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网:科技人文携手 传承创新同行
文: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 来源:公管学院 时间:2017-08-17 3282

  8月12日,为期一周的首届世界人文大会在比利时东部城市列日落幕,主题为“全球转变下的挑战与责任”。

  本届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和世界人文大会基金会共同举办。来自全球的近千位学者、政界、艺术界与传媒人士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就全球转型期的人文科学、人类与环境、文化遗产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在本届大会上,中国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备受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戏曲学校、中国互联网企业腾讯等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向国际同行分享了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今年7月初,中国可可西里和鼓浪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意味着,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经增至52项,名列全球第二。据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介绍,中国政府和社会对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工作,“中国推行了名录制度,设立了传承人保护制度和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制度,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持续深入进行”。

  对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与会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很少有国家能像中国这样通过立法等方式来建立一套有效的传统文化保护机制。“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国际哲学与人文理事会副主席路易兹·奥斯特比克指出,“不管是在广义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是文化和人文主义的传承方面,中国政府、机构和企业一直十分积极努力地采取行动。”

  关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朝戈金认为:“人文学者不应排斥科学技术,而是应该与之携手。越来越多的事例也表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合作和互补,将有利于人类的长久福祉。”

  电子科技大学的谢梅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利用信息技术传承和创新古羌文化的经验,把阿尔麦部落音乐以及马拉墩藏人的多声部音乐这些来自远古蜀山部落的惊天绝唱带到世界舞台上。谢梅认为,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保护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长存又常新,是一项急迫而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本次大会上,中国互联网企业腾讯集团的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介绍了互联网技术助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经验。

  “新技术也催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在互联网走到十字路口的当下,我们要推动互联网与人文更密切的融合。”程武说,以此为手段,从人类几千年的智慧中寻找力量,可以把人类带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腾讯正在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互联网与人文的融合,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

  据悉,腾讯正在尝试与艺术大师合作,比如邀请非遗继承人吴百锁、王占忠用木版画和剪纸描绘动漫形象,在网络上广受好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将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与每个个体的生活连接起来,尤其是以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传播开。”程武认为,“只要找到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传统文化就能在互联网时代大受欢迎,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活’起来。”

  科技的发展为人类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加多样、有效的途径。南丹麦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克里斯汀·多特讷尔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保存与展示传统文化遗产,从而唤起人们的兴趣与重视。同时,人们还能够通过创新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形式的转化,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地融合。

  “人文学者希望与科技携手,彼此合作而不是彼此取代,才是健康发展的途径。”朝戈金说,用科技助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也为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

  (本报布鲁塞尔8月12日电)  


  报道链接:http://bbs1.people.com.cn/post/129/1/2/163976253.html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