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前语】自2012年6月以来,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团结和带领师生员工,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了更好地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校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助力“双一流”建设,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营造改革发展创新的良好氛围,学校新闻中心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全面回顾展示五年来我校建设发展取得的各项成就。
杰出人才总量(不重复计算)达到226人,约占专任教师的10%,五年增长2.6倍。
青年杰出人才数量87人,是五年前的近10倍。
基础研究、生命医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杰出人才增至54人,布局更加合理。
这组数据是过去五年里,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通过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信息领域专家人数已稳居全国首位,越来越多的杰出人才将快速发展的成电视作自己职业发展的首选。
与此同时,骨干教师引进(选留)工作自2012年起不断提高标准,从2016年开始探索实施“3+3”预聘-长聘制,教师学历学缘结构不断优化: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比例从26.7%提高到56.5%,专任教师的博士比例从53%提高到68.3%。
客观而言,学校地处西部,对人才的综合吸引力不如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加之IT行业日新月异,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引才聚才难度较大。但五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主战略,调动各种资源做好人才的外引内培,多举措打造服务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外引:聚天下英才共谋成电发展
“最好的时代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来到正确的地方,遇到一群你‘感冒’的人!”在2016年11月25日举行的学校第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上,申恒涛教授诚挚地向海内外青年学者发出邀请,期待更多的青年才俊来到电子科大实现人生理想。
论坛期间,各学院还围绕不同的主题举办了17个分论坛,邀请青年学者们与各学院师生进行深度交流,畅谈所在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经历。
青年学术才俊汇聚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据统计,四届论坛共邀请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青年学者来校交流访问。
同时,学校构建了校院两级协同机制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营造人才工作全校一盘棋的良好氛围。各学院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书记、院长亲自带头物色人才,广大教职工也积极参与人才推荐,实现“以才引才”。
仅在2015年新增的杰出人才中,71.7%通过教师推荐,58.7%是杰出人才培养推荐。
越来越多的天下英才汇聚成电,一方面与学校快速发展的态势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学校各项政策的有力支持。自2012年以来,学校逐步理顺校内收入分配关系,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累计投入约4.8亿元用于提高教职工待遇水平。同时,学校积极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将专任教师分为教学科研并重、以教学为主、以科研为主和基础研究四类,根据不同人才的特点实现有针对性的考核,让杰出人才走上最适合自身的成长路径。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杰出人才2015-2016年增长情况
2014年,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正式成立,旨在提高学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水平。面临建院之初仅有2名教授局面,研究院必须迅速汇聚起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院最终决定采用与国际接轨的PI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即课题组由独立PI与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和长周期国际同行学术评估考核模式,为青年人才提供宽松的自由学术探索空间。该机制得到了国内外众多青年学者的一致认可,并迅速吸引到邓旭博士等的加盟。
内培:助推“青字号”脱颖而出
在“外引”不放松的同时,“内培”工作如何不断推陈出新,为国家级人才计划积极储备有竞争力的后备人选?五年来,学校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教师发展和支持体系,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
教师发展中心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2013年,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打造“青字号”内培体系,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和发展。自成立以来,教师发展中心探索教师终身学习制度,通过广泛调研、征求教师代表意见等,研究出台了《青年教师培训实施及管理办法》,开设近300学时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新进教师培训课程,制定了全新的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和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通过与我校20余名教授多次沟通交流,组建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培训师资队伍。
信软学院李晓瑜副教授就是这一探索的受益者,“教师培训内容覆盖面广,且循序渐进,不但系统地帮助自己打好基本功,领略了大师风采,还清楚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培训促进了老师们之间的交流,帮助我真正地融入了成电大家庭,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诺奖得主、国家教学名师等做客“名师讲堂”、“教学工作坊”
此外,通过“青年教师出国行动计划”和“名师讲堂”“学者论坛”“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等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老师们有了更多参加高规格海外研修的机会,也越来越容易在校园里和国内外名家大师近距离接触,更好地拓宽学术视野。
与此同时,学校近年来还通过完善原有人才培养路径,聚焦高层次人才培育,分学科、多角度、全方位打造更为完善的师资队伍培育体系,让更多的教师尽快脱颖而出。
一方面,学校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引领性、系统化的教师培育体系,另一方面,结合“十三五”规划,重点从团队建设、国际合作交流、教学帮扶、助力科研等方面着手,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支持与资源保障。
除上述之外,教务处、科研院、研究生院及人力资源部等各职能部门协同发力,构建了覆盖人才类、成果类、平台类的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全校青年教师提供成长成才机会。
光电学院副研究员周鹰参加了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培训。他坦言,培训让他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总认为,优秀教师要做到所教内容正确、有意义,语言幽默,吸引学生;而现在,我却认为教师课堂讲授能力只是一个方面,要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与质量,更重要的是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有层次的课程设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尤其对于工程类学科而言,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应该是分析、解决、评价问题等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提供辅助与支持。”
一系列支持教师发展的计划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多类型的支持。“学校针对哲学社会学科教师出台了专门计划,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和支持,我们更有信心为学校开创哲学社会学科繁荣新局面。”外国语学院高山副教授表示。
服务:两圈层一网络解决后顾之忧
通过“外引”与“内培”建设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后,让这一“群英荟萃”的队伍少一些后顾之忧,更好地实现自身成长,并为学校做出更大贡献,成为师资队伍建设中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杰出人才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16年,学校多次举行全校青年杰出人才交流座谈会,并邀请长江学者、杰青等校内专家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倾听青年人才的发展需求以及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为人才积极出谋划策。学校领导到会倾听人才们的诉求,并现场办公为大家解决问题。
在学校领导重视人事人才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做好顶层设计,搭建起科学的人才服务工作框架,在全校范围内营造重才、爱才、惜才的氛围,实现杰出人才近三年内“零流失”。作为西部高校,这一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人力资源部副部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庆琳说,“在关心与支持人才方面,电子科大就是要营造一种有人情味的氛围。”
为了人才能够顺利顺利落地并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学校搭建起了一个由校内多个部门组成的“校内人才服务圈层”。
学校科研、财务、国资、后勤等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协调工作机制”,秉持“人才事、无小事”的服务态度,坚持“快速反应、特事特办”的服务原则,为人才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校院两级人才服务联动机制,设立学院人才工作办公室,安排专人为人才提供从洽谈、引进到来校的全过程服务。
随着服务工作实践的推进,学校意识到满足人才的各类需求离不开校内校外多个部门配合,存在审批环节多、周期长、手续繁等问题。为给大家提供“一站式”服务,学校在校内圈层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校外人才服务圈层”,打通各级服务渠道,整合校内外优质服务资源,构建全覆盖的人才服务网络。
尽管人才服务工作在过去五年来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人事人才工作队伍仍在未雨绸缪,提早谋划,从广大人才的实际情况及需要出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完善服务圈层。
两个圈层串联起一个网络,多个部门服务一位人才,学校正是通过建立这种校内校外多级联动服务机制,让人才“足不出校”便能享受最全面的服务,各类需求得以迅速落实,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人力资源部、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胡俊教授表示,学校正行驶在双一流建设的大道上,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渴望杰出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人力资源部将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内培”“引进”和“服务”打造成师资队伍建设的三驾马车,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在未来五年,学校将大力实施“杰出人才倍增行动计划”和“青年教师学术提升行动计划”,外引内培并重,加大杰出人才特别是青年杰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高峰”向“人才高原”转变;深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以预聘-长聘制为核心的引人用人机制,严把入口关,坚持“五个一流”标准,提升学术标准,选拔青年才俊;以长聘+短聘、特聘+协议等多种方式吸引一批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加盟学校,打造一支高水平外籍师资队伍。
继续加强骨干教学、专职科研和专职实验队伍建设。完善专职科研队伍岗位设置与聘用,把博士后作为学校专职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博士后招收规模和培养质量。完善教师分类管理与考核,建立人员分类动态调整机制,搭建不同类型人员合理流动的互通立交桥。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办法,由“奖惩性”“国内评价”向“奖惩性+发展性”“国内+国际”评价转变。改革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进一步扩大学院人事管理权。
继续探索青年教师学术发展规律,搭建全方位的教师培养和支持体系。构建教师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和晋升的不同阶段准入制度和培训要求,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积极落实国家、教育部、学校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制定相关规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等相关工作。加大师德师风教育和宣传工作,统一指导和规范师德师风工作,建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荣誉激励体系。加强师德师风日常督导,实施全校师德师风动态巡视与检查。以优良的师德师风推动双一流建设。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