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前语】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各院级单位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五年来,院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携手共进,形成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力量。学校新闻中心特开设“共话发展”栏目,全面展示各院部级党组织五年来的发展实绩和对未来五年的展望。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五年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党委强化党委主体领导责任,以深刻领会和狠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适应党建工作新形势,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推动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承前启后,阔步前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引领成效显著
为更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学院党委科学设置基层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有效结合,学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为单位组建党支部,将原有的2个教工党支部,调整为6个直属教工党支部,将一批党性观念强、专业素质高的骨干选拔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基层党务工作队伍的年龄、知识、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了教学科研与党建工作的双轮驱动作。
学院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通过校地合作服务社会,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吴满意、邓淑华、王让新等多名教授担任四川省委宣讲团成员和学校理论宣讲团成员,赴各市(州)、省直机关、高校、国有企业开展中央和省委精神宣讲40余场;院党委书记徐守仁和学院叶本乾、蒋杰、刘强和刘宗灵等10余名骨干教师深入各学院、机关及多个地区开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工作,共宣讲近30场,听众达2000余人。
为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院党委联合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与成都高新西区合作街道办事处合作,成立党建顾问团。顾问团成员由学院30余名师生担任。近3年来党建顾问团师生奔赴合作街道办辖域内6个社区(村)23个院落及各个楼栋,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访谈、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对合作街道办辖域内基层党组织建设满意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摸底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余份,访谈100余人,举行大小座谈会30余次,撰写29份调查咨询报告。此外,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开展党建顾问工作,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入到党组织的日常学习教育活动中,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探索思政课改革模式,开创实践教学新局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立院之基。学院积极探索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立体化体系的建设,打造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和网络在线实践的立体化教育教学体系,打造电子信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崭新教育教学渠道。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力度。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央和学校以及学生需求,推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面教学改革。学院四个教研室合力推出课程讲义和教学案例系列丛书(共8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讲授效果,增强针对性,富有实效性。同时,以“三精”为指导,围绕“精彩课堂”“精彩课件教案”“精彩一堂课”的具体目标,以集体备课为支撑,强化教学竞赛、示范观摩与说课,完善教学效果评价制度。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融合,将“重走长征路”、都江堰棋盘村社会实践、合作街道党建顾问团等实践活动常态化、品牌化。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的“重走长征路”活动,经过学生自愿报名、任课教师审核、学院专家组选拨,首次参加出征仪式的86名师生代表通过“爬雪山”“过草地”,感悟长征的重重艰难和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学院后续将选派1000余名优秀青年学生赴长征干部学院,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学院用9年时间建设的都江堰向峨乡棋盘村实践教学基地,已组织3000余本科生参与实践。学院同时与阿坝州委党校长征干部学院、巴中市委宣传部、天府新区籍田镇基地(新农村)签订合作协议,有效开拓了红色资源教学实践基地。学院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学质量,探索小班教学和实践教学新模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学院现有1个教育部教学科研团队、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三、抓党建促科研,党建助力上水平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的建设要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助力学科科研发展的思路,针对党员数量占全体教职工的80%以上的实际,以教研室为基础建立党支部,选优配强党务工作队伍,体现骨干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是学院的重要特色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和特色,开创了党建与学科科研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现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形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链与脑科学研究两个国内特色研究方向。学院围绕体制机制攻坚,以研究所为抓手,培育学科增长点,推动科研发展。现设置长征精神研究所、大数据文化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链与脑科学研究和网络社会治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学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实验室”平台等一批新兴网络平台。目前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
四、党管人才持续用力,有效激发党员活力
学院师资队伍学历学位层次较高,职称结构较高,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缘结构科学、整体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首届全国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类教指委委员1名,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委员1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1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1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提名人物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名,教育部“优秀中青年资助计划”4名,四川省教学名师1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3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近年来,学院教职工党员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在学院营造了一种立足岗位、争创佳绩的良好氛围。如学院戴钢书教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耕耘35年,用11年时间总结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链、用9年时间建设了都江堰向峨乡棋盘村实践教学基地、用4年时间开发出了立人微教教学软件平台、用14年时间攻克了理想问题的脑机制研究的中国性难题。他在形成教学理念、把握教学规律、凝练教学法、揭示机制筑牢基础、开发新媒体新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于一炉,将使命感事业心实效性汇于一体。
五、党建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学生党建水平再上新台阶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坚持校地合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优势,通过研究生党员担任成都高新西区合作街道办事处党建顾问团成员的形势,推动党建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研究生党支部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开展座谈会、培训会、知识讲座20余场,将“两学一做”融入到党组织的日常学习教育活动中,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学习效果。
未来五年,学院党委将按照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部署,围绕学校发展大局,以一流的学科建设助力一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一流的师资队伍推动一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不断推动学院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发展组织保障。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和学院中心工作,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合力;落实一岗双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强化学院廉政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服务;健全支部建设,增强支部战斗力;着力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积极性,全面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以立德树人为本,探索思政课改革的实效性有效途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全力打造“电子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形成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和校团委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以管理促发展,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创新模式为突破,扎实推进教学工作开展。
3、探索新机制新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适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需求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根据中央31号文件精神,通过内培外引,按照不低于师生1:350的比例配足配强师资队伍,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较为优良、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建立特聘教授资源库,鼓励校内外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社科理论界研究人员等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4、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学院按照“夯实基础,深化内涵”的总体思路,按照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求,凝练学科方向,以研究所为依托,形成3-5个特色研究方向,并推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成果、长征精神系列丛书、大数据文化系列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链与脑科学研究系列成果。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抓手,以科研项目和成果为主要目标,不断夯实学科基础,推进学位点和学科内涵发展。
5、探索学生党建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党组《普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化和制度化。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