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尧德中:理工结合、医电融合是所有学科的机遇
——专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尧德中
文:王晓刚 图: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3-09-25 3850

  李校长报告中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单科性学校的发展,作了很透彻的分析。从国外单科性大学向理工结合、多科性乃至综合性大学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探讨了中国现今单科性大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的前途。据此,报告提出了非常切合学校目前实际的“大团队”建设、理工结合和医电融合三大工作重点。

  理工结合是我们学校必然要走的道路。此前,多届校领导及校内外专家学者也都曾关注过这个问题,但确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李校长今天再次提出,值得大家深思其中的原因。个人认为,要办好学校背景下的理科,需要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下工夫,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同工作:不仅要在大的政策层面作出调整,采取切实的措施,调动基础理论研究者的积极性;也要在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作出努力,让研究基础理论的专家学者具有一种价值感和归属感。为什么学校目前的强势学科或专业,人才流失的问题相对较轻?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能够得到实现,在校内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就学科拓展而言,过去几年学校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整体上还是在信息学科范围之内,而现在提出向医学领域拓展,可以说是在学科架构方面真正有了根本突破,这无疑是百年成电十分重要的一步。事实上,大学的一个基本使命就是创造知识,因此紧跟学科前沿是其基本特点,生物医学毫无疑问是当今的学科前沿,因此,学校提出发展生物医学,也可以说是学校回归大学本质的一个基本操作,既应该欢呼,同时也不必大惊小怪。

  事实上,现今国家在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科研方面的投入中,生物医学方面占了将近一半。这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为什么所有的一流大学都在大力发展生物医学学科。李校长在报告中提出的医电融合,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因为,现代医学与电子科大的信息学科关系十分紧密,比如医院中最主要的设备——影像检测仪器的核心就是信息技术,正在发展中的基于基因测序的“个性化医疗”、身份识别技术等等也是如此。

  生命学院近年一直着力于生物及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它本身也是基础医学学科的一部分。学校向医学领域拓展,现在的生物及医学工程学科既是受益者,也是开拓者和重要的桥梁。学校现今的几乎所有的学科,从通讯到计算机,从机械到自动化,都可以在生物医学领域找到新的发力点,从而引出一系列新的生长点。因此,我深信,学校的这些学科也会在与医学的交叉中,取得很好的、更大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看,医学本身的发展也对信息学科有越来越大的需求。这是因为生物医学本身已经发展到了信息化和定量化的阶段,无论是偏微观的基因工程,还是偏宏观的脑成像等等都是如此。这也就意味着,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也将对医学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因此,学校力推医电融合,也可以说是学校主动体现历史责任的一个表现。我相信,作为一所大学,能为人类自身作一点事情,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总之,个人认为,理工结合、医电融合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生命学院会全力支持学校的工作,共同努力诠释生命的价值。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