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校通识教育新方案全面顺利实施
——60余门核心通识课程均按期开课
文:向桂君 来源:教务处 时间:2017-10-15 14526

  近年来,学校的通识教育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加强通识教育是适应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建设“双一流”大学一流本科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实施本科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举措。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酝酿,学校自2013年开始探索实施通识教育改革,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学校通识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新四会”引领通识教育新实践

  学校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实践逐步深化。2013年,学校提出“基于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推进通识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并在新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模块特设了核心通识类和交叉通识类课程。2014年,学校在全校性的教育教学大讨论中明确要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加强通识教育的力度和措施。

新四会引领通识教育.png

2016年,学校提出通过培养“新四会”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与通识素养。所谓“新四会”是指:“听”取不同声音,洞见事物本质;“说”,表达思想观点,沟通意见情感;“读”,阅读人文经典,提升个人修养;“写”,凝炼经验知识,检视思维逻辑。“新四会”不是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简单要求,而是聚焦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思”方面要把演绎法和归纳法融会贯通,在“辨”方面要培养自己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同时培养知识的广度和知识跨界的整合能力,进而突破“片面性”“单向度”的局限。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交往理性理论,认为公民需要具备有效地听说读写能力和广博的知识或见解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时才有可能作出明智的决策和有效“对话”,从而消除因专业主义、科技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盛行而导致的社会系统分裂与隔膜。可见,“新四会”理念和哈巴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不谋而合,为学校通识教育实践乃至本科人才培养都指明了发展方向。学校在已发布的《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2016年9月)明确提出,培养精英人才,“新四会”能力培养贯穿四年教学过程,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推进小班化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

核心通识课程体系.png

  经过大力建设,学校的核心通识课程建设已从1.0进化到2.0,由2013年的11门增加到目前的60余门。目前,学校立项的这60余门核心通识课程已全部按期开课,并形成了由“文史哲学与文化传承”“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工程教育与实践创新”“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创新创业教育”等六大模块组成,具有成电特色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注重文理结合、科学与人文融合,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等学科,涉及方法论、逻辑学、系统工程、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等内容。据统计,2017年学校开设核心通识课达660门次,修读学生人数为24647人。其中,“人类文明经典赏析”是“文史哲学与文化传承”模块的一门核心通识课程,该课程通过对人类文明经典论著的强化阅读、深入讨论和规范写作等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阅读写作习惯,提高“新四会”能力,提升人文基础素养。

形式多样的小班教学.jpg

形式多样的小班化教学

翻转课堂.png

利用MOOC开展翻转课堂

作为学校大力建设的研究型课程之一,学校全面推进核心通识课程小班化教学(现平均班级人数约为37人),并深入实施教学方法、考核内容以及考核方式改革。通过对部分核心通识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开设课程综合运用了启发式、研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形式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并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开展了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互联网+教育”等教学模式改革。在课程评价方面,核心通识课程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小组讨论”“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实践体验”等多种评价方式。调查表明,参与核心通识课程的学生90%以上对课程教学表示满意,93.25%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在“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拓展知识领域”“增强跨学科意识”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随着核心通识课程建设力度加大,开课门次将会继续逐年增大,满足学生日益高涨的选课需求。同时,将不断加强课程的质量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将“新四会”能力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

多措并举形成成电特色通识教育体系

  纵观国内外知名高校,在通识教育实施方面采用模式的多为“分布必修型”、“名著课程型”、“核心课程型”、“自由选修型”中的一种或多种。可见,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不只一种形式,每个学校应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模式。学校改变原来单一的“核心通识课程+素质教育选修课”形式,在不断完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的同时,将“新生研讨课”“成电讲坛”“成电舞台”“优质通识类MOOC”和“经典60阅读”等纳入通识教育,形成具有成电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

  其中,新生研讨课由各学院知名教授开设,旨在激发学生志趣,启迪学生学术思维,帮助学生认知未来,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转换。“成电讲坛”和“成电舞台”是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学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校内最高水平系列讲座和演出,通过讲坛文化和艺术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通识教育作用。“优质通识类MOOC”是校内核心通识课程的有益补充,合理利用校外优质通识教育资源。“经典60阅读”是鼓励学生阅读从不同学科领域精心挑选的60本左右适合通识教育的经典著作,直接“与大师对话”。

  此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要求全校每个专业均须开设“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相关课程,“新四会”能力培养贯穿四年教学过程,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强化管理 建立通识教育保障机制

  学校将通识教育要求制度化,提高通识教育学分要求,细化修读建议并分类指导。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通识教育修读学分从6/9学分提高到13学分。

通识教育学分及修读要求.png

  学校于2015年成立了通识教育委员会,成立至今已开展了多轮研讨和调研活动,充分发挥了委员会对学校通识教育工作的研究、指导和咨询作用。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推进通识课程建设,提升教师通识修养,提高课程质量,加强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等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协同工作。

  此外,通过建设并完善一系列通识教育管理办法,健全通识教育保障机制。目前,学校已出台一系列通识教育相关实施办法和学分认定办法,先后发布《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校教〔2016〕341号)、《电子科技大学“成电讲坛”及“成电舞台”认定通识教育学分办法》(校教〔2016〕230号)与《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应用优质通识类MOOC认定通识教育学分的办法》(校教〔2016〕229号);将通识教育学分修读情况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通识教育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还将核心通识课程纳入学校本科教学关键岗位设置的全盘统筹考虑范围,并在设立教改专项、奖教金、奖励专项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学校按照“遴选立项、期满验收、定期复评、不断更新”的原则,不断充实和完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鼓励老师探索符合通识教育课程特征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强化学习过程评价与管理,落实考核结果的建设性反馈。



编辑:罗莎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