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3月28日,国家863计划《初等数学问题求解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启动会举行。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皮亦鸣,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吕红胤,四川大学“长江学者”杨胜勇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所刘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方署研究员,邛崃名师工作室赖虎强老师、王善平老师等受邀作为专家参加会议。项目合作单位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和项目主要参与人员与会。
吕红胤说,该项目的相关研究是张景中院士20多年来的愿望,此次得到863项目的支持,是国家对张景中院士多年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学院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力争打造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名片”。
项目负责人符红光教授对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合作伙伴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考核指标、技术目标及关键技术等方面对该项目做了阐述。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IBM公司已经研发国际象棋电脑“深蓝”、问诊医疗机器人“沃森”,日本研发出参加高考机器人“东Robo君”等,而该项目的目标正是研发一个水平达到特定地区高考数学水平前20%的机器人,将是该领域另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符红光教授认为,微积分的发明人莱布尼茨在300多年前就提出“初等数学问题自动求解”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多年以来也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比较著名的有国外Tarski的“初等数学问题的可判定性”,国内吴文俊吴先生的“几何定理、数学机械化”,还有张景中院士的“几何定理可读证明”等。有了这些研究,才使我们研发高考机器人有了可能,能够承担该项目的研发,不仅是荣幸,更是责任。
与会专家就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目标以及关键技术等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该项目在人工智能方向有着重要意义及挑战,项目方案是可行的,对团队科研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并建议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学数学的机器人辅导、精确医学、医疗、临床计划等其他领域。
编辑: / 审核: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