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月7日上午,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第7期学术沙龙在清水河校区举行。国家首批“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山世光教授应邀与我校师生探讨深度学习在人脸识别等方向的热点研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来自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生命、数学、经管等学院的30余名师生参与本次交流。
山世光教授就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的相关问题和大家进行了讨论,对深度学习带来观念的变革、深度学习是否采用类脑信息处理方法、深度学习需要的条件以及是否有相关理论支持、深度学习的未来工作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交流中,山世光教授对在场老师和学生提出的多个问题做了详细解答,特别就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看待神经网络和人类大脑的异同?”进行了生动全面的阐释。他说:“人脑是一个随着感知更新识别能力的系统,而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是对大量数据的一次归纳”。山世光教授对在人脸识别任务中如何对样本进行取舍、如何考虑人脸角度的影响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
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大家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中的优势和局限,加深了从事不同领域的教师与学生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促进了广大青年教师在深度学习方向的探索,有利于学术水平提升和开展跨学科合作。
计算机学院叶茂教授表示,学术沙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轻松的交流平台,使学者们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更深入的学术探讨,进一步促进了学术合作的可能性。经管学院副教授冯毅认为,目前深度学习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希望教师发展中心能经常开展此类沙龙,促进各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博士生陈帅说,学术沙龙让大家齐聚一堂交流探讨、相互学习,开阔了学术视野,对加快自身的科研进程十分有益。
本次沙龙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机器人研究中心承办。
相关链接:
教师学术沙龙于2014年10月启动,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沙龙采取自由交流的形式,以前沿科学热点问题探讨为主题,旨在为教师和博士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进相互了解、拓展研究视野,促进教师学术水平提升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老师们可将讨论需求反馈给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将统筹安排并定期举办相关活动。
编辑:罗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