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教育报》报道成都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探索与实践
文:曹忠 来源:成都学院 时间:2017-12-29 4233

  近日,中国教育报以《百叶深处起芳华,不拘一格育人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深度报道了成都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努力为“中国梦”伟大事业培养合格的“筑梦”人才。

  报道从“ 思政微直播”打造思想教育网红平台、“特色实验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两方面介绍了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举措与方法。

  在思想教育部分,报道提到,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积极创新学生工作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引入了“辅导员说”微直播,努力用“辅导员说”微直播着力建设校园“网红”传播阵地,熔铸特色“网红”文化,发挥“网红”正能量在校园网络舆情中的引导作用,让网络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高地。

  报道说,“思政微直播”自开播以来,越来越多的辅导员从电脑屏幕走到直播屏幕前,通过微直播与大学生聊热点、聊生活、聊成长,成为了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也通过直播拓展了工作途径,熟悉了网络传播规律,促进了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专业教育部分,报道重点介绍了成都学院通过“特色实验班”积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报道提到,成立于2014年9月的“思跃班”是创新创业实验班的典范,开办之初,就以培养出具有岗位需要的实践能力、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需要的职业素养的卓越工程师为目标。

  报道介绍说,在教学上,“思跃班”推行“菜单式”定制培养方案,实行小班化教学,并创新引入“学徒制”、“双导生制” 培养模式,以及富有特色的“家庭成员”管理模式。

  报道中说,如今像“思跃班”这样的特色班在学院已“遍地开花”,与传统教学相比,特色班的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完全改变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从讲授型教学转变为引导型教学,学生则从单纯学知识变为既学知识又练能力;教师从原来的“讲师”变为“导师”,学生从原来的“听众”变为真正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报道在文中说,由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在人才培养中重视改革创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院也在2017年获得了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一等奖。

  报道充分展示了成都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积极创新、勇于探索,较好地提升了学院的行业影响力。

 

  报道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12/28/content_491981.htm?div=-1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