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 建设世界一流强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在2018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文:新闻中心 图: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3-06 7711

  编者按:3月1-2日,学校在清水河校区召开2018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精神,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学校2017年工作,研讨学校2018年工作要点。会上,副校长熊彩东、胡俊,党委学工部、人力资源部、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负责人分别做了大会交流发言。新闻中心特将交流报告内容整理出来,逐一发布。本文根据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的大会交流发言整理而成。 

84e6c5ac64a66cb0061e960bc324112f.jpg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比较悠久,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成电八系”也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骄傲和荣耀。但在建设“双一流”的征途上,我们要更多地面向未来,发现问题、直面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院发展得更好更快。

一、学院发展的“优”和“忧”

  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院领导班子、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师资力量稳步增强(目前有专任教师139位,其中杰出人才有21位,数量稳步上升),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在国家级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学生出国深造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学科评估取得佳绩(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评“A”),学科排名迅速上升(在最新的US News全球计算机科学学科排名中位于第41名;在ESI学科排名中进入全球前2.21‰,位于全球第90名),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些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兄弟学院的支持和贡献,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关于学院目前发展中存在不足,我们也有清醒的认识:

  (1)在排名方面,学院的确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国内兄弟高校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例如,我们与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虽然同样获评“A”类,但在ESI学科排名中,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35,而我们是第90。在排名增长趋势方面,我们已经疲态明显,各个指标增速放缓,在最近两期ESI学科排名中我们基本上是“原地踏步”。

  (2)在学术方面,我们的论文水平差距明显。例如,今年有的兄弟高校有156篇A类论文,我们只有33篇;兄弟高校有高被引论文35篇,我们只有9篇。

  (3)在人才方面,我们有“优”也有“忧”。首先,我们在院士、杰青、长江方面与国内顶尖高校差距非常大。清华大学的院士、杰青、长江有19位,其中有6位院士,是我们根本无法比的。其次,我们80%以上的杰出人才全部来自外引,内培的杰出人才很少。再次,我们的21位杰出人才中有10位是兼职而非全职。总之,我们的人才结构是严重失衡的。

  (4)在团队方面,学院的科研团队逐渐式微,有待大力加强。从团队规模和数量可以看出,大约10人以上规模的团队有6个,5至9人规模的团队有7个,2至4人规模的团队有4个,15人是个人单干的。从工作量来看,绝大部分老师的工作量都是低于全院平均水平,科研工作量大于基本工作要求3倍以上的团队只有3个。

  (5)在影响力方面,我们的影响力相对比较匮乏。例如,过去四年我们的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只有3项。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差距也比较明显,我们至今没有举办过国际A类顶级会议,而清华、北大都已经举办过好几次了。

  (6)在人才培养方面,涉及的指标有很多,仅以出国率为例,我们的学生出国率只有13%,而北大是33%,清华是27%。与这些高校相比,我们的差距不止两倍。

二、学院发展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学院目前“优”与“忧”并存。面向未来,我们要思考的根本问题是:学院究竟要更加关注学科排名,还是要更加关注学术声誉呢?大家都知道以前“成电八系”的盛况,那时候还没有学术排名,但一提起它大家都肃然起敬、心向往之。

  其实,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非常明确,我们的发展目标也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强院。具体路径是“学科的提升”和“学术的卓越”要双翼齐飞。

  如果非要给“一流强院”加几个数字来表示,我们希望是下面几个数字:第一是ESI全球排名应该进入前30;第二是杰出人才(全职)一定要达到50位;第三是顶级的论文(一区或A类)至少每年100多篇;第四是国家重大课题每年要至少有1项。但是,除了这些数字,我们更应该追求学术声誉。

  我们的理念很简单,就是八个字: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在“以人为本”方面,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就是香港科技大学。该校在1991年才建校,但到2000年的时候,它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究其秘诀,就是因为它引进的教授们,要么是从名校毕业的助理教授,要么是已经在世界名校有一定知名度的杰出人才。有了这些优秀的教师资源,学校的生源、知名度、学术影响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快速增长了。所以,事在人为,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同时,我们一定要追求卓越。建设一流强院,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既需要很多支持,又需要自身追求卓越。我们将建立学院顾问委员会,希望校内德高望重的教授们给我们一些指点,也将成立战略发展委员会,希望校外有影响力的教授给我们一些建议,特别是在科研方向上能够提出宝贵建议。

  针对建设一流强院的问题,我们刚才提到六个问题。针对这六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六个导向,分别是:导向贡献、导向卓越、导向优化、导向聚合、导向战略、导向合作。

  ——导向贡献,即打破“大锅饭”,把绩效、资源与贡献相匹配。相应地调整分类、考核与评价标准。

  ——导向卓越,营造教学和科研追求卓越的氛围,对追求卓越的人给予充分认可,反对安于现状或乐于无为乃至不为。

  ——导向优化,改变人才队伍的结构,杰出人才(全职)要达到50位。每年到世界名校进行宣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同时要加强内培,促使每一棵学术苗子与国内的著名教授建立紧密联系,与他们形成学术导师体系,帮助青年教师在国内学术圈更好发展;借鉴实施Tenure Track制度。

  ——导向聚合,解决团队小、散、乱的问题。构建科研命运共同体,在科研方面紧密合作。尤其要引导从海外引进的人才适应国内重点重大项目对大团队协作的要求。

  ——导向战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紧密关注国家重点重大项目,尤其是要引导老师在国家新兴战略方向积极参与、有所建树。

  ——导向合作,积极与世界融合。开展国际合作,要与世界顶级大学建立联合培养计划,同时,努力争取国际顶级会议主办权,争取举办几次国际顶级会议。

三、“三步走”发展路径

  在发展路径方面,学院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蓄力,第二步是跨越,第三步是定位。

  ——在蓄力阶段,重点在于搭建人才梯队,建立学术声誉,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在跨越阶段,主要有两个跨越点,一方面要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方面做到全国数一数二。我们学院还比较年轻、充满激情,对国家战略的响应速度更快,这是我们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提升国际影响力,以成都为中心点,与世界名校、杰出人才建立广泛联系。

  ——在定位阶段,要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强院。要建设一流强院,首先要有建设世界一流强院之心。我们计算机学院的每个人都有建设世界一流强院之心,有信心建设好、发展好计算机学院。

  (学生记者团李可润根据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