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最喜爱的老师】朱培勇:数学世界里的不老顽童
——记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数学科学学院朱培勇教授
文:学生记者 姚卓琛 图:逆光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3-29 11715

  编者按:优秀教师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也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中流砥柱。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荣誉体系的构建,对教师卓有成效的教学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2017年,五粮液-电子科大教育发展基金捐赠协议签署,用于设立卓越教学奖、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奖、教学新人奖等类别的“本科教学奖教金”。去年底,由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共同举办的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结果揭晓,10位老师荣获“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学校新闻中心陆续推出“我最喜爱的老师”、卓越教学奖、教学改革创新示范一等奖、教学新人一等奖获奖老师的报道,反映他们为学校精英人才培养做出的突出贡献。今天,让我们走近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数学科学学院朱培勇教授

朱培勇_缩小大小.jpg

  “学习数学很辛苦,因为数学人永远在理性的土地中耕耘劳作;学习数学很勇敢,因为数学人时刻都在挑战人类智慧的极限;学习数学很伟大,因为数学人通过数学建模驾驭世界、驾驭自然;学习数学很幸福,因为数学人永远生活在智慧的百花丛中。”数学科学学院的朱培勇教授总喜欢向刚迈进数学大门的学子“推销”他自己的“理论”。

  尽管年过六旬,他依然精神饱满地活跃在教学一线,甚至还常常在课余开玩笑地和学生比:谁的头发更黑? 谁的头更发亮?有时,有人赞许地对他说:“朱老师,您看起来只有四十多岁哟。” 他却笑着反问别人:“我有那么老吗?”有时,有人问他:“朱老师,您怎么看起来不老呢?”他常常乐呵呵地答到:“因为我学数学。数学使人幸福,数学使人快乐,数学使人青春不老。”

弃医从教,梦想成真

  1975年高中刚毕业,朱培勇作为知青来到农村。鉴于当时的农村缺医少药,医疗资源极度匮乏,他在高中期间参加了学校的红医班,学习过针灸,下乡后就成了生产大队的一名赤脚医生。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怀揣着治病救人的梦想,把全部志愿都填上了医学院,立志以后做医生。然而事与愿违,高出理工科重点线十几分的他被体检结果浇了一盆冷水——红绿色盲。本已心灰意冷的他,在1978年春节后接到市招办通知:希望他去招办补报志愿,学习数学。就这样,他和数学结上了缘。

  “当老师天天见到的是充满朝气的学生、天天见到的是笑脸!”在老师的开导下,朱培勇的心态开始有了积极的转变。他在学海里扬起风帆,在书山上攀爬求索,专业成绩排名全年级第一。

  1980年临近毕业分配的时候,已经准备好在乡村中学任教一生的朱培勇再一次被机遇眷顾,因为成绩优异,他被分配到自贡市教育学院数学系当老师,走上了教书育人之路。

  九年后,他在四川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以排名第二的成绩,成为著名数学家刘应明院士的弟子。得益于名师指导,朱培勇于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在四川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他来到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12月博士后出站后作为引进人才来到数学科学学院任教至今。

教书教人,教人交心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已在高校任教整整38年的朱培勇说,这么多来,自己始终从来没有忘记过当年毕业离校时,恩师送给他的八个字:“教书教人,教人交心。”

  “教书教人,教人教心”。这成为了他恪守一生的教学箴言。教书先育人,教人要教交心,帮助学生们树立一生的理想和目标是朱培勇几十年必讲的开学第一课。

  每教一届学生,他总是喜欢顺手便举起《数学分析》教材问学生:“这是什么? 这是一本书,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学生们的答案无非两种,“是”或“不是”。朱培勇告诉学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这是一条路,一条实现人生理想、成就未来辉煌的路。

  “每一个定理、每一道题都是一步阶梯,当你爬完上千上万步阶梯,回望你自己走过的路,你会感到万水千山就在你脚下,你会感到理性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一样的神奇美丽。这种神奇与美丽,将会成就你的未来辉煌!”

  朱培勇上课激情澎湃又风趣幽默,深受同学们追捧和欢迎。来自计算机学院的白毅同学就十分感激有朱培勇作为大学生涯的领路人:“老师上课必须手写版书,就好像写一本教材一样,特别仔细。但也就是这样,上他的课能保管你有兴趣,能学会。”朱培勇自己也十分感念师恩,甚至会在课堂上朗诵自己为老师写下的散文诗:“我很欣慰,我能像我老师那样去讲课,挥洒自己的激情;我很骄傲,我能看到自己的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泼墨书写自己的精彩。”朱培勇的激情演讲,让他拥有了众多忠实“拥趸”。

  朱培勇认为,数学实力提升对国家科技实力、生产力提高有促进作用。人之所以能够发明创造,是因为在设计与制造之前都得进行严格推算与论证,证明确实可行,才能立项审批、投入经费、实验与生产。“‘推算’与‘论证’是什么?是数学,是数学思维、数学力量。”他说,“过去40年,为什么我们比西方跑得快?我们能否通过比较我们的孩子们的数学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得到一些答案呢?”

数学之美,如花如画

  曾经有个同学向朱培勇倒苦水:他整整看了一天拓扑学,就只看了20行,必须前后查阅大量定理和资料才能将每一步推导和证明读明白。朱培勇对此很欣慰——学习从不怕笨,反倒怕懒,唯有书读百遍才是学习数学的正道,将这一种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沉淀下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灵感从心底浮现之感。

  “遇到问题时的灵光一现,就是过去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的体现,而搞科学创新最需要的就是数学功夫的积淀。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把自己过去所有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的东西。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思维形式与方法。”

  朱培勇上课从来都是满满的四块大黑板,学生们可以真真切切地了解到每一个定理推导的来龙去脉。他至今还保存着他的一位学生当年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我知道论文结果不怎样,没什么含金量,投稿杂志也一般。如果我说不行,不允许发这文章,那这学生可能就真认为自己不行,这人就可能废了”。相反,他对这学生说:你很不错!受到鼓舞的这位同学最终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了10篇论文,读博期间也表现优秀。如今,这位学生不但成为了数学教授,而且走上了高校的领导岗位。

  “数学像花一样美丽”,这是朱培勇的学生听课而后的有感而发,也是朱培勇一生所追逐数学之美:“有时,一个定理就是一幅山水画,严密的逻辑与高超证明技巧会让你感觉到自己穿行在优美山川之间,你会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心中流’的感觉”。

  他认为,老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用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与感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教育和打动学生,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从内心得到一次次感动,思想得到一次次修正与提炼,灵魂得到一次次净化与升华,从而塑造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凭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激情,朱培勇觉得自己38年的教学生涯好像刚刚开始,作为数学世界里的不老“顽童”,他还想带领更多人走进数学的世界里永葆青春。他诚挚地说道:“如果说奥林匹克是挑战人类体能的极限,数学就是挑战人类智慧的极限。奇妙的数学宫殿是历代科学伟人的摇篮。世界因为数学变得理性、变得有序;科学,因为数学变得精彩、变得神奇。”

  “如果把所从事的事业化作自己的生命的话,那么数学就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朱培勇深情地说。


编辑:  / 审核: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