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李大钊之孙李亚中讲述“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
文:李可润 图:逆光摄影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05-06 6133

  5月3日,李大钊烈士之孙、原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主任工程师李亚中先生受邀做客成电讲坛,以“铁肩担道义——精神永存的李大钊先生”为题,为师生们讲述李大钊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现了李大钊同志坚定的信仰、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本次讲座拉开了成电讲坛“传世·家风”系列讲座的序幕。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出席活动。

24de651277e9178311302be4d7e49025.jpg

  申小蓉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李亚中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她说,99年前,五四运动的热情激荡在中国大地。作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李大钊同志始终站在队伍最前列。李大钊同志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正因如此,今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传承。申小蓉表示,“传世·家风”系列讲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让学生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希望同学们能在榜样的力量下,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树立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

  李亚中从李大钊的出生讲起,先后讲述了李大钊的家乡家世与童年、忧国忧民为中国求索、在中国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九个方面的故事,其中着重讲述了李大钊忧国忧民、为国求索的十二年。

  李大钊十一岁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他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烙印,他不禁问私塾先生:“为何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无道?为何中国人民没有饭吃?为何我们要受剥削?”私塾先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但要努力改变国家命运的理想已经在幼小的李大钊心里发芽生根,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挽救中国,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怀着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走上了为救国救民而求索的道路。然而,树立了目标,并不意味着已经找到了道路。李亚中说:“实际上,李大钊用了整整十二年时间上下求索,才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1907年,在进入北洋法政学堂学习时,李大钊给自己改了名字,将名从“耆年”改为“大钊”,将字从“寿昌”改为“守常”,以此勉励自己,为中国的明天而奋斗。

  《隐忧篇》《警告全国父老书》《青春》《民彝与政治》《新纪元》等一篇篇著作,反映了李大钊思想转变的过程:从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中寻求道路转变为用马克思主义救国救民。他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革命运动,为中国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直至壮烈牺牲。

  1921年中共北京支部成立后,李大钊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80块大洋作为组织的活动经费。此外,只要有穷学生向他张口,他都会仗义疏财。李亚中记得姑姑李星华曾回忆,每到发工资时,李大钊就会领回来一把欠条。后来,为了不让李家断炊,北大校长蔡元培只好嘱咐会计科每月从李大钊的工资中拿出50块大洋,直接交给李夫人。

  李亚中介绍说,“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时工资140块大洋,后来他任教授又涨到200块,再加上他在别的大学兼课,每月收入至少在250块至300块大洋,但他去世后家里的财产仅有1块大洋。由于没钱安葬,只好举行公葬,也就是以向公众募捐的形式安葬。”李大钊无私为国的高尚品德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肃然起敬。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勇于担当与奉献的献身精神,为青年成长成才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并激励一代代青年在大钊精神努力奋斗,砥砺前行。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为共产党人留下了伟大启示。

2fd67d53379d5b69d07df99c3ec1803c.jpg

  李亚中作为李大钊先生的亲人和后代,他和他的家人始终秉承为人民、为国家奋斗的精神,在各行各业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李亚中先生是教授级高工,退休前为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主任工程师。他亲身参与并见证了国家水利信息化从艰苦创业到全面高速发展的完整历程,先后主持编制三个行业技术标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颁发的科技发明之星奖等奖项。

  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介绍,成电讲坛将陆续推出“传世·家风”系列讲座,围绕“传家风血脉,承国家情怀”的主题,邀请为谋求民族解放和复兴而矢志奋斗的先贤圣哲、仁人志士的亲人后代或身边工作人员走进成电讲坛,让师生们在聆听中去寻找中国人个体成长的精神足迹,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体认同。

  本次讲座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承办。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