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杰出学生】郑东奇:“逆袭” 之路华丽转身 求实求真永不停步
文:学生记者 饶蕾 王宏伟 图: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05-14 22020

  站上角逐2017年度“成杰”殊荣的答辩台时,郑东奇认识了来自其他学院的众多优秀学子,他们之中不乏学术达人、科创新星。在与各路“英雄”切磋的过程中,郑东奇认识到,“优秀的人总是相似的。当我登上的舞台越大,眼界越开阔,结识的卓越人才也就越多,为了不让自己出局,只有不断突破自我。”

  从挂科到逆袭,从学术小白到“郑三奇”,在外人看来,郑东奇的大学四年像电影剧情般跌宕起伏,但他自己知道,所有的成功都源自永不服输、持之以恒的努力。他在生命中的每一种可能性里探索,在探索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努力诠释着自己扮演的多重角色,在一次次尝试中做到极致,完成了自我的华丽蜕变。

  “从整个人生发展轨迹来看,既不能把‘成杰’这项荣誉看得太重,也不能看得太轻。它是生命历程中的一面小旗帜,也是我本科生涯的一枚勋章。我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幸福感,却也需要在它的鞭策下继续向前,践行身为优秀成电人的使命。”

  “成电为我的未来赋予了很多可能性,来此四年,不虚此行。” 

郑东奇横板.jpg

逆袭之路:憋着一股劲,做更好的自己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郑东奇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郑三奇”。

  “三奇”中的第一奇当属学习奇。与许多杰出学子不同的是,郑东奇的“成杰”之路是从挂科开始的。

  大一学年,他在“电路分析”这门课程上遭遇失利。看着刺眼的期末成绩单,郑东奇心里很不是滋味。高中时的自己一直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没想到进入大学后却遭遇当头一棒,强大的落差感在心里蔓延开来。在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他重新审视自己,调整了心理上的落差感,也暗暗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状态。

  大二开始,郑东奇每节课都坐在第一排,及时预习和复习,积极与老师互动,紧跟老师的课堂节奏,在与老师探讨问题时,能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在逐渐适应主动学习的模式后,郑东奇的状态渐入佳境,成绩的提高也给了他正面反馈。

  经过一年努力,郑东奇第一次获得了奖学金。如今,他还记得那时的激动和喜悦,感慨一切都是自己付出的最好见证。但郑东奇的脚步不止于此,自那以后,他不曾松懈,披星戴月成为他的常态,甚至跨年夜都还在图书馆刷夜学习。在朝夕相处的室友眼里,他从来都是早出晚归,甚至将图书馆和教研室当成了“家”。

  “当时我心里其实憋着一股劲,想着既然别人都行,为什么我不行。我不一定要和别人比较,但要比自己之前变得更好。”不服输的他凭借这样一股倔劲,在三年时间里实现了从大一排名前30%到大三前3%的蜕变,收获了唐立新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并因此入选“中科院电子科技菁英班”和“第一届成电留学精英营”(全校仅20人),并赴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习。

  逆袭之路在别人看来固然精彩,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缔造。无数个日日夜夜里的徘徊和孤独,注定只能由他自己承受。在逆境中成长,于绝望处逢生,在迷茫中坚定信念,是他在无声处采撷成果的真实写照。 

科研之路:曾遇“伯乐”,也做别人的“摆渡人”

  在郑东奇的成长过程中,科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他看来,科研有助于找到自己的弱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弥补、巩固。他也会为了科研“超前”学习一些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让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充实、完整。作为郑东奇的导师,物理学院的张岩教授在谈及他时总是不吝称赞。在他眼里,郑东奇是对研究前沿领域非常感兴趣的好苗子,他的天赋在勤奋、努力、专注、好学、主动思考、积极尝试中展现出来。

  大一对科研的认知还处在懵懂阶段,他看到学校发布的本科生科研项目中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就主动联系本学院和其他学院的几个同学一起去申请。虽然当时还有些稚嫩的郑东奇和队友并没有取得非常突出的成果,这段经历却让他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掌握了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的技巧,为日后的科研奠定了基础。

  大二时,学校发布创新创业项目,郑东奇抓住了机会。恰好此时,他遇到了科研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张岩教授。

  郑东奇说,“张老师很注重启发学生,也会提出一些前沿领域的热点,引导我们去思考。”他和张岩教授每周都会一起讨论领域内的前沿进展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星期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用“废寝忘食”来形容郑东奇对于科研的痴迷并不夸张。有的时候,老师上午提到的一句话,他在晚上洗衣服的时候恍然大悟。即使在半梦半醒间想出点子,他也会立刻下床进行仿真计算,直到解决问题。大学的寒暑假,他很少回家,一般都是在图书馆或者教研室中度过的。

  凭借超常的付出,大三上学期,郑东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顶尖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学术论文《基于二维材料的高性能压电光电子学太阳能电池》。这篇文章不仅被评为主编精选文章,获得其他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引用,更成为了学校本科生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纳米科技领域顶级期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已经达到了学校博士毕业的标准。

  本科期间,郑东奇还协助导师指导来自其他学院低年级同学的科研项目。“我会提前给他们提供一些技术指导,也会在他们写文章时帮着梳理脉络,这样能让他们节约一些做无用功的时间,更快地走上科研轨道。”同一课题组的英才学院2015级学生王誉儒说,“寒假离校的前一天,郑东奇学长还在和我一起讨论问题。学长在科研方面对我帮助很大,我刚接触科研不久,很多方面都不熟悉,没有学长的帮助,科研任务很难推进。”

全面发展:做拥有领导力和有趣灵魂的成电人

  在外人看来,郑东奇是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既能在学习和科研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做好学生工作。在他眼中,一个人的杰出并不一定取决于他有多全能,而是在不同阶段能对不同领域和方向有所侧重,在一点一滴中不断累积完善,成就均衡发展的自我。

  郑东奇在学生工作中投入了不少精力。担任班长时,他经常去宿舍里和遇到困难的同学交流。例如,协助老师发放助学金时,有的同学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也不好意思讲,郑东奇便和同学们进行单独交流,了解大家的实际困难。

  除了每天接触的同学,他还努力为这个社会奉献爱心。热心公益的郑东奇本科期间参加了学院的志愿服务队和学校的支教队。每周,他都会参加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虽然孩子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和你交流,但是你能感觉到他们是值得被关爱的。在和他们的相处过程中,自己的心会变得非常柔软”,郑东奇感觉自己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净化,也从自闭症儿童家长身上看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理解到了自己父母的辛苦。

  “做公益和慈善不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简历,更重要的在于你在这些过程中收获到了什么。大学生的角色不仅局限在学校、家庭,更要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中,奉献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郑东奇有着自己的见解。每个组织只能有一个领导人,其他人怎么办?他认为,能正确领导自己也是领导力的体现,正确地领导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分配和工作计划,才能展现出更好的自己。不仅如此,科研也需要领导力,因为搞学术不是孤军奋战,需要和团队讨论、探讨和交流。领导好一个团队,才能带领这个团队走向远方。

  和所有成电学子一样,郑东奇深受“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精神的影响。他时常问自己,“今天你求实求真了么?”,以此勉励和鞭策自己。面对学校历史上涌现的大批学术大师、行业精英和治国栋梁,他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前半生投身科研,在纳米科技交叉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智慧添砖加瓦;后半生投身科普,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科学的美好和科技的力量。

  对于还在求学的学弟学妹,郑东奇希望大家首先学会做自己,把握当下的机会,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其次要多锻炼身体,保证睡眠。“学习科研总是做不完的,我们需要劳逸结合,健康心态,乐观生活,保持阳光幽默的态度,把精力奉献给热爱的一切。”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