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月1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施敏教授受聘我校名誉教授。聘任仪式在沙河校区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副校长胡俊为施敏教授颁发聘书,佩戴校徽。聘任仪式由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蒋亚东主持。
胡俊代表学校欢迎施敏教授来校交流访问,表示施敏教授在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是华人的骄傲。他说,电子科大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衷心希望施敏教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助力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施敏教授感谢学校的盛情邀请。他谈到参与自己讲授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的学生,对电子科大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扎实刻苦、勤于钻研的学风表示赞赏。希望通过与学校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聘任仪式上,李绍荣教授介绍了施敏教授的基本情况。施敏院士现任台湾交通大学电机学院杰出首席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微电子科学技术与半导体器件专家和教育家。因在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施敏院士于1991年获得IEEE电子器件最高荣誉奖——Ebers奖,2017年被评为IEEE电子器件著名会员(IEEE Celebrated Member)。
随后,施敏教授与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施敏教授夫人,安徽大学吴秀龙教授、李正平教授,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等参加活动。
应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从5月14日起,施敏院士在沙河校区为同学们带来素质选修课“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此次为期9天的授课,为成电学子提供了与学术大师深入交流的机会。大师级课程受到众多本科生、研究生热捧。施敏院士提前准备的上百册讲义被迅速领取完毕,能容纳上百人的教室座无虚席。
课前,施敏院士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听课学生的半导体物理基础,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授课。课堂上,他结合中兴事件引出第一堂课的主题——半导体物理。在迅速引导同学们熟悉了课程涉及到的高等数学知识后,施敏院士从典型的半导体器件结构开始,运用周期性概念,巧妙地阐释了硅和三五族半导体晶体的内部属性,并引申出米勒指数、倒格子、布洛赫、能带、势阱、德布罗意波等概念,以及费米能级和载流子浓度等,帮助同学们迅速理解掌握知识点并能融会贯通。
施敏院士的授课深入浅出,让“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这门看似晦涩的课程充满了趣味。施敏院士在82岁高龄坚持授课讲学,为科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这让师生们感到由衷的钦佩。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常荣幸能与施敏院士这样一位世界级学术大师面对面交流,从他的授课中受益匪浅。
施敏院士此次讲授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共20个学时,从5月14日持续到30日。接下来,施敏院士的授课将继续以半导体器件原理为主,着重讲解半导体物理特性、MOS电容器、MOS场效应管、非挥发半导体内存等内容。此外,他还将在沙河校区一教一楼报告厅举行两场半导体相关学术讲座,与成电师生进行近距离交流。
相关链接:
施敏,半导体器件物理专家,现任台湾交通大学电机学院电子工程学系毫微米元件实验室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2017年施敏院士与Gordon E Moore(摩尔定律之父)共同获得IEEE Celebrated Member称号,目前全球仅9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Leo Esaki、Herbert Kroemer及George E. Smithm。
施敏院士主要研究微电子科学技术与半导体器件,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做出了基础性及前瞻性贡献。在金半接触、微波器件及亚微米金属半场效应晶体技术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是非挥发MOS场效应记忆晶体管的发明者,这项发明已成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主导产品之一。尤为重要的是他发明的非易失性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和闪存技术,这些技术是手机、便携式计算机、数码相机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数字产品的核心。1991年他被授予IEEE电子器件最高荣誉奖——Ebers奖。
施敏院士在微电子科学技术著作方面举世闻名,他所著的《半导体元件物理学》(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工程及应用科学领域最畅销的书之一,曾被翻译成六种语言,销售超过100万册,被引用次数达两万多次,有“半导体界的圣经”之称。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