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山学院校企合作为中山市创新驱动再添动力
文:张远秀 来源:中山学院 时间:2018-05-17 3977

  5月14日下午,中山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希率电子信息学院负责人及相关专业老师到广东华快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交流,调研企业在科学研究、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产学研需求,同时看望已经在该公司开展项目研发8个多月的李志莉和潘新建老师。华快光子董事长梁崇智和副总经理朱海波热情地接待了袁正希一行。

  在广东华快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袁正希参观考察了企业核心产品展示区和实验室等,听取了华快光子对于超快激光市场前景、制造技术以及行业应用示范的分析和介绍:华快光子坚持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致力于高功率皮秒飞秒激光器等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前景广阔。

17.jpg

我校青年教师技术攻关能力赢得企业点赞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的两位教师用了不到9个月的时间,为我们成功研发出迄今为止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产值预计将达上亿元。”“我们中小型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才,希望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能够继续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2017年9月,李志莉和潘新建这两位中山学院新入职的教师没有直接走上讲台,而是先来到了位于火炬开发区的广东华快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做项目,他们成功研发出的“飞秒激光器”是行业技术前沿产品,产值预计将达上亿元。谈到李志莉和潘新建博士在企业的工作表现和研发成果,梁崇智竖起了大拇指:“这样的校企合作,感觉找对了路子。” 

  “目前国内皮秒、飞秒的激光技术光源设备约90%都依赖进口,进口产品价格昂贵。我们要打破国外的垄断,做国产的超快光纤激光器。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很好,既能够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解决技术难题和创造产值,还给我们节约了不少成本。以李志莉和潘新建博士为主导研发的飞秒激光器量产后,公司将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在5年内,产值可以达到数亿元。”梁崇智高度评价我校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和教师的研发能力,他说,华快光子自2012年创办以来,一直保持比较强大的研发投入,以确保产品的技术领先地位。但是作为中小企业,他表示压力很大,期待通过与我校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从而有效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

486beb4a24a923ef40f43b8a2b7adf00.jpg

19.jpg

  在利用高校资源的道路上,华快光子先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国家九院、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团队开展合作。“相比我们合作过的其它高校侧重于基础研究,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定位于应用和产业化研究。对我们的产学研转化,市场化、产品化、工程化和本地化服务方面的帮助最接地气。”朱海波认为,中山学院的教师理念新、专业性强,踏实肯干,乐于服务产业提升企业的的产品附加值,在产学研转化的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校、企、个人三方共赢

  作为中山市自己的高等学府,学校要求老师们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立足专业与中山市的企业精准对接,及时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企业、人才和学校的共赢,为中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做贡献。袁正希勉励两位老师以企业技术发展作为研发的主攻方向,走科技创新、技术前沿之路,从中积累和提炼科研成果,实现个人和企业、学校共同发展。
  为满足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学校一直在努力构建适应学校发展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人才师资队伍,制定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师企业实践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从2017年开始尝试要求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在入职第一年里尽可能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并免第一年的工作量考核以便更好地启动科研,从而更专注地了解熟悉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和市场实际需求。

20.jpg

  “我们大概每天从早上8点多待到晚上10点,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在这里吃住8个多月。”潘新建说,由于没有教学任务,除了学校召开重要会议需返校参加,其余时间都在企业的实验室里度过。
  李志莉和潘新建在华快光子主要承担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在应对市场需求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流程上有了更切身的体会。李志莉说:“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们充足的时间去企业实训,我们通过参与企业第一线的工作,加深了如何结合需求运用专业知识的认识,为今后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企业才学到,原来一个理论要产品化,还需要这个多环节的相互配合和沟通。”潘新建说:“到时候我就能把这些最前沿的技术,实践中的经验告诉学生,真正做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还可以从中提炼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科研成果。”据了解,李志莉和潘新建结合本次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的成果,已经申报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据悉,以上只是中山学院持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省市共建以来,中山学院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上狠下功夫,努力成为地方创新发展的“主引擎”。通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大力加强与地方产学研合作,目前已与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已开展近50个生产研发项目,形成一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专利,项目成果获得社会和市场认可。组建了31支能够为中山经济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学术团队,还有一支由53位教师组成的省市科技特派员队伍,进驻市各镇区、企业,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800余项,其中产学研项目600多项;一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近两年服务地方企事业单位300余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编辑:董虹宇  / 审核:罗莎  / 发布: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