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标·新征程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目标·新征程】对标一流 统筹规划 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赵志钦谈四年目标任务
文:林坤 图: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6-06 9832

  【编前语】学校新闻中心特推出“新目标·新征程”专栏,聚焦各单位以四年目标任务为抓手、合力构建成电命运共同体所采取的新举措,聚焦各单位奋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所展现的新作为,聚焦各单位在推动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中所取得的新成效。

  近日,新闻中心专访了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赵志钦教授,对学校未来四年战略发展规划和构建成电命运共同体等进行全面解读。

赵志钦.JPG

  新闻中心赵处长您好,请先介绍一下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的主要职责。

  赵志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以下简称发规处)是顺应新形势下学校发展改革和“双一流”建设需要,于2015年4月成立的。2017年年底,学校对发规处的职责进行了整合拓展,强化了统筹规划的职责,概括起来主要是战略研究、规划统筹、决策咨询、学科建设、学科评估五个部分,具体包括围绕学校发展与改革制定发展规划,指导学院(部)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跟踪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与发展举措,进行战略研究;为学校重大改革与政策研究提供决策咨询;对学科建设的谋划、组织、推进以及监测评估;开展学校重大平台论证等。

  为什么要强化统筹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目标非常高远。但客观来看,学校资源总量与国内顶尖大学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双一流”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办学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何最大程度统筹利用好资源并做好供给侧改革,通过有组织的行为集中力量干大事,对学校长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国内众多“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通行做法。

  发规处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参谋的作用,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开展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战略研究,先后牵头制定《电子科技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电子科技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等战略规划以及若干专题规划,牵头制定《基于一级学科的学院调整方案》并推进实施,围绕仪器设备共享等问题开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统筹做好了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水平评估工作等等。

  新闻中心:围绕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发规处在进行顶层设计、确定学校未来四年总体发展规划上,做了哪些分析研判,提出了什么样的具体指标?

  赵志钦: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其中第一步是到2020年,建成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 理工深度融合的研究型大学。2020年是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关键节点,也是教育部下一轮学科评估启动之年。学校制定新一轮四年目标任务(2018-2021),根本在于确保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为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学科是龙头,学科竞争力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在“中国特色”的学科评价体系方面,我们关注教育部的一级学科评估。从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来看,我校4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其中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此外还有5个学科进入B+,相较第三轮有了可喜的进步。在“世界标准”的评价方面,目前我们关注ESI的学科排名,我校现有7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成绩的取得说明学校过去几年的发展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双一流”建设任务紧迫,学校发展还存在上水平上台阶的问题。

  为做好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发规处以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引领,对标一流,对学校整体状况和主流学科现状进行诊断性分析,找准未来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发力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结合的办学导向,围绕办学关键指标,明确了2所国际标杆院校和20所左右国内标杆院校进行持续性的“跟踪对标”。国际主要对标的是排名世界前100的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排名前200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它们都是和我校学科设置相近的国际知名理工科院校。

  基于大量深入的数据分析,我们确定了学校未来四年发展的总体目标:一是努力提高各学科在下一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的排名,争取2-3个学科进入A+、6-8个进入A类;二是ESI学科排名取得进步,到2020年底,至少有2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同时有8-10个学科进入前1%。我们希望学校不仅学科“金牌数”提升,“奖牌数”也要有所增加,实现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总目标统领之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各方面工作都围绕它进行,真正把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成为国际国内公认的“好大学”。

  新闻中心:未来四年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发规处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

  赵志钦:未来四年,学校将大力实施学科提升战略,高位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行动计划,建设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工科、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理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医科、以精英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文科,构建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和良好的学科生态,将重点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群、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群、信息医学交叉学科群、数理学科群等五大学科群。

  这五大重点学科群建设是发规处未来四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将以学科共享平台建设计划、人才培养世界一流伙伴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其中,学科共享平台建设既是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开展学术研究的现实需求。我们的目标是每个学科群都能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方向,重点考虑平台的共享性、先进性、延展性,基于平台建设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度和共享度(含本学科、学科群、校级三个层面)去论证。人才培养世界一流伙伴计划将遴选若干优势和特色学科进行重点支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对接世界一流伙伴院校和一流学科“朋友圈”,建立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推动相关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此外,发规处还将继续大力推进理科实力提升计划、基础研究星火计划、CNS论文培育计划等学科建设项目,努力建设与学校一流工科相匹配的强大理科;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交叉发展行动计划,与科研院文科处协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繁荣发展。

  新闻中心:此次四年目标任务制定特别强调“命运共同体”,发规处作为职能部门也签订了四年目标任务书。您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赵志钦:“双一流”建设方案是宏观层面的,具体的实施需要落地,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各单位的四年目标任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按照“跳起摸高”的思路,由人力资源部牵头,根据各学院(部)的定位和发展现状,学校制定了各单位的四年目标任务。

  我认为,四年目标任务不是简单地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学院(部),而是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职能部门和各学院(部)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目标,合力构建成电命运共同体。这其中,如何协调职能部门帮助各学院找准方向、搭建平台、调配资源,如何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如何激发每位老师的创造力,也是发规处在未来四年的工作重点。

  新闻中心:在推动各学院(部)根据目标任务,找准未来四年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方面,发规处做了哪些工作?

  赵志钦:按照“一级学科建设不跨学院,一个学院可承建若干个相近一级学科”的原则,学校完成了新的办学结构调整。调整后的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科建设责任更加明确,更有利于各学科主动谋划,实现整体性和引领性发展。

  围绕未来四年目标,发规处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分析为切入点,深入各学院开展交流,与学院一起,在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学科声誉、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找准未来四年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从目前的反馈来看,我们感到各学院的干劲都很足。在交流过程中,学院反馈的意见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学院的诉求,一方面发规处会通过各项学科建设计划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对于跨学科、跨部门的一些工作,发规处将发挥好统筹协调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帮助学院把短板补齐,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实现学科的“保先进位”,确保学校四年战略目标的实现。

  新闻中心:本轮四年目标任务强调基于“双一流”建设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发规处在动态调整和监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赵志钦:发规处将建立学科发展动态监测体系,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每个学科进行动态监测;每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布后,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数据分析;联合图书馆对ESI排名数据进行及时跟踪、对比分析。这些都将成为规定动作,将为四年目标任务合理调整、资源动态分配、项目建设绩效评估等提供依据,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找准原因、解决问题,即“看得见、找得准、炸得狠”。

  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承上启下之年,发规处将按照国家要求,开展“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的中期评估,这些都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发规处将着眼于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智库”,全力履行战略研究、规划统筹、决策咨询、学科建设、学科评估五项职责,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林坤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