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独立学院异军突起。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并在实践中培养出行业所需的一流应用型人才,是关系每一所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哈姆雷特命题”。
作为西部独立学院的优秀者,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用10余年的进取开拓取得了一流的办学业绩,赢得了各界的良好口碑,也响亮地回答了这个命题。然而,成都学院人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从2013年春天开始,一场由“CDIO”四个英文字母引领的教学改革席卷全院,再一次为这所年轻的学校注入了发展的新动力。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有系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科技人才和技术领军型应用人才’。”院长罗正祥总结道,“CDIO教改将大大推动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让我们更有底气!”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就让我们走进这片欣欣向荣的教育热土,解读这里发生的一切……
理念:把能力培养落实在每个环节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些年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仔细考查许多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我们看到的仍然是知识培养大纲,而不是能力培养大纲。你发现这个问题没有?”与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党委书记冯林一见面,就抛出了一个大问号。
冯书记要引出的话题,是成都学院于2013年开始推行的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2004年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重视个人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终生学习能力、交流和团队工作能力,以及在社会及企业环境下建造产品和系统的能力。
CDIO可以有效解决现行工科教育中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相脱节的问题。“CDIO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方式,形成了工程教育系统改革的新模式。”冯林说,“然而,我们的CDIO教学改革,并不是把国外模式照搬进来,而是立足于学院的实际,用CDIO的理念来加以指导的一场教育教学改革。”
作为分管教学的院级领导,他倾向于用“CDIO本院化”来概括自己的改革思路。这一核心理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一是引入行业需求。学院的培养应根据行业需求,按照就业方向的不同对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进行设定,让学生在选定就业方向的同时能够清楚该方向所需要的课程体系。
二是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在工程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只局限在专业学习上,还有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要求。
三是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融合。将学生能力培养和传统课程深度融合、渗透,使其贯穿落实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讲授中引入各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四是改革考试方法。尝试以考核学生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括三方面:团队合作、理论基础、实践能力。
五是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角色的转变。教师从传统的讲授型教学转变为引导型教学,学生则从单纯学知识变为既学知识又练能力;教师从原来的演讲者变为编导,学生从听众变为演员;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从原来的满堂灌变为注重与学生互动,学生由用耳变为用脑。
所有理念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把能力培养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2013年春天,这场教学中的“能力革命”正式启动,上至院系领导、教授老师,下至普通学生,都投入其中,共同奏响了教改的进行曲!
创新:告诉学生大学四年怎么学
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教改中,成都学院最先出台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从2014年秋季开始,历经近一年的酝酿和碰撞,各系陆续公布并实施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些方案为各系推进教改指明了方向。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颠覆性的。”推进这项工作的教务处副处长谭波说。由于学院整体脱胎于电子科技大学,以前的培养方案大体上是电子科大相应系科的缩减版,不但没有成都学院的特色,而且因为学生层次的落差,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新的培养方案以工程系统为主线,以产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突出工程实践能力,以能力培养为重心,还建立了课程的关系拓扑图,因此也更能贴近学生发展,贴近教师教学。
另一个吸引学生眼球的举措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各系(分院)制定了本、专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通过“鱼骨图”或“拓扑图”等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该体系根据各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将专业实践能力进行系统化,突出了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
从学生的视角看,这个体系就是一张能力实现的导航图,学生一入学就能从中看到自己在毕业时需要掌握哪些能力,学会哪些技能。这些能力和技能可以通过哪些环节、途径和课程习得。
针对现在学生对本专业迷茫的现状,学院按照CDIO工程能力培养的标准,将学生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怎么样去学习,本专业应具备的能力以及本专业以后的发展趋势融入到了新增的专业导论课中。
专业导论课被定位为专门针对大一新生的专业入门课程,它将开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大门,引导他们对专业相关知识及专业研究方向有一个粗略的认识,从而为四年系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是将课程进行翻转,教师作为课堂的导演控制课堂节奏,学生则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团队方式将项目或任务按照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过程呈现出来,最后教师进行讲评和补充。
“从学生的视角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践能力体系、专业导论课等等一系列措施是一体的,都是要告诉学生大学四年怎么学,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己来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涯。”谭波总结道,“因为只有学生主动了,能力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课程:不一样的成长空间
教学改革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课程和教学。在解决了改革方向和学习动力问题后,CDIO改革进入了真正的攻坚期——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
从2013年底开始,学院对两门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进行全面改革。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专业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确定每个专业公共课各有侧重、各有特色。高等数学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工程应用出发,以全新的观念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重新制定大纲、教案,修订学生成绩考核办法,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学英语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听说读写译五项全能实训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做到英语学习三年不断线。
为了促进专业课教学,各系(分院)建设了新型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中不仅有本门课程的教师,还有相关课程及实验教师、跨系教师,以及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师参与。同时,必要时这个教学团队中还包括辅导员和招生就业处的相关人员。
一系列开创性的举措打破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壁垒,形成了全新的教学和学习时空,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可以跨专业、跨学科地进行。在公共基础课上学生可以学到“定制”的专业英语和相关高等数学知识。而在专业课上整合的内容就更为广泛了,不仅有英语、数学等相关知识,辅导员和招生就业处的人员加入,可以带来就业的最新需求。
在教改的春风吹拂下,学院以系科为单位,形成了立体的教学改革态势,系(分院)开设符合专业特色的特色班,教师采取适合学生的特色教法。比如微电子技术系就结合专业特色和企业需求,开设了由30位学生组成的“思跃班”。该班学生从大一学生中根据专业潜力选拔,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家庭任务”的方式,以项目制为核心来开展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在系主任王茜的号召下,该系教师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灵活的游戏,重构课堂教学时空,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CDIO教改迄今为止所有的措施,都仍然是一个进行式,让人有无尽的遐想。如何在推进教改的同时全面提高办学水准,从而吸引更优秀的学生和教师,更是独立学院办学一道绕不过的“坎”。相信成都学院早已有了具体的规划。
在成都学院看教改,仿佛坐上了快速奔驰的高铁,手中的相机和笔刚刚定格下生动而美丽的瞬间,而列车却正在驶向我们期待的“下一站”。
(白纲 苏文)
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4/27/content_434515.htm?div=-1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