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丽成电·师德之美】韦晨副教授:《物理光学》照亮学生的心
——专访2017-2018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光电学院韦晨副教授
文: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姚卓琛 刘静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6-18 12495

【编前语】学校新闻中心推出“美丽成电”主题宣传报道,以全面展示成电及成电人的奋斗之美、创新之美、师德之美、奉献之美、和谐之美,进一步激发广大成电人热爱成电、建设成电、奉献成电的内生动力。

在成电,有众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的优秀教师,他们常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日前,学校2017-2018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落幕,经过现场讲课竞赛,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出6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4个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奖。新闻中心将推出一等奖获奖老师系列专访,分享他们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展现他们在教书育人中闪亮的师德之美。本期,让我们走近光电学院韦晨副教授。

  行止款款、笑靥如花,讲课能够密切联系实际,谈笑之间可以把枯燥的物理光学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应用案例,让同学们感受到光之“深度”、光之“柔美”,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的眼睛里迸射出上下求索的光芒”。这,就是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韦晨副教授。

光电学院  韦晨 (2).JPG

  自2014年扎根电子科大、走上三尺讲台,韦晨的课堂已经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通俗的讲解、生动的展示、密切的交流,逻辑清晰、张弛有度,让她成为了同学们心目的“最美老师”。不仅如此,2017年7月,她还走出校门,在全国高校光电信息类课程微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全国仅一个),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成电教师的风采。

提升教学能力:“学得越多越觉得学无止境”

  2009年,韦晨获得南开大学学士学位后,以专业名列前茅的成绩保送直博。读博期间,她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研究中心(美国三大光学中心之一),师从国际知名的光纤激光、非线性光学专家Nasser Peyghambarian教授,进行为期两年的交流学习。2014年9月,她获得南开大学博士学位后即在成都落户,并选择加入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

  在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物理光学》的三年中,她从第一年的“紧张到极力隐藏声音的发颤,目光都不知道往哪里放”的教学“菜鸟”,迅速转变为第二年斩获全国光电信息类课程微课竞赛一等奖、第三年荣获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的教学“高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光电学院吸“粉”无数。

  每一年的教学对她来说都是新的开始。她会根据同学们课堂的反馈和作业、考试的情况随时调整授课PPT。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她还经常挤出时间去听其他老师的课程,借鉴其他老师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再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设计教学思路。

  李和平教授是韦晨遇到的重要的教学领路人之一。2014-2015学年,韦晨做了一学期的助教,几乎全程听完了李和平教授讲课。她说:“实地听课、现场了解与学习如何掌控课堂、分解难点、阐述重点,远比单纯地听取经验建议的收获来得多、来得实在。”

  韦晨常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比如,讲到《物理光学》中的一个知识点时,她不知道该怎么讲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个知识点,即便自己看书都会觉得枯燥,更何况学生呢?”

  为了更好地探索教学方法,她多方面搜集与课程相关的国内外资源,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并与有经验的老师探讨。她和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岳慧敏副教授朝夕相处、交流密切。韦晨说:“岳老师讲应用光学课许多年了,经验丰富,这门课和我代的课关系密切,所以我经常就教学方法上向她请教。探讨中常能碰撞出灵感,那种感觉很美妙。”

  从2014年至今,韦晨在教学方面坚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她原以为“教学嘛,学会了就应该没有那么多问题了。”不料,她发现教学也是“学无止境”。她感慨地说:“学得越多越觉得需要学的东西更多。越是摸到门径,就越是发现别有洞天。”

  她谦逊地把自己的教学成绩归功于一路以来给与过帮助与指导的老师和同事,但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教学新人,能有这样的成绩靠的更多的是对教学的一腔热情与辛勤付出。她说:“这个过程中,我有过努力、有过辛苦,但更多的是甘甜;有过挫败、有过彷徨,但一直坚持。对于教学,我乐在其中。”

FE6A2272.JPG

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基础理论有妙用”

  要把《物理光学》理论讲明白并不容易。在该课程的第一节课,韦晨除了自我介绍、与学生熟悉,还要带着同学们沿着“物理光学”的发展脉络自由“漫步”,介绍物理光学发展史上重要人物及其贡献以及主导性理论如何变迁。

  通过课程“导览”,韦晨旨在帮助同学们感受到物理光学在学科发展历史中的“坐标”,使同学们对该课程有一个总体性把握,避免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认识局限。

  在回到第一章把课程内容详细展开之前,她会先梳理一下教学大纲,让同学们了解到课程内容的主次和节奏,以及哪些内容是“可浅尝辄止”“可囫囵生吞”,哪些则须“细嚼慢咽”,对知识脉络进行整体梳理,理清各章节知识点间的脉络关系。

  除此之外,韦晨还有一招,就是在注重基本概念的同时,把原理与前沿、应用技术相结合,在课堂中插入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比如,讲“薄膜干涉”时,她为同学们设定情境,“现在假如你们是工程师,要通过干涉条纹来验证‘薄膜’表面的平整性,你们会怎么做?”同学们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她才进行讲解,让同学们恍然大悟。

  简单抑或晦涩的知识点,她都能想办法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景中去:讲“散射”,她会解释天空和大海呈现蔚蓝色的原因;讲“反射率”,她会演示对载玻片进行不同角度的拍照效果;讲“选择性吸收”,她会以红衣凤头鸟的羽毛、多肉植物的叶子、不同人种皮肤的颜色等及其相关成分来示例分析……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走。

  对于较为复杂、不易理解的冗长公式,她紧抓其物理意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结合数值模拟动态图的展现与分析,为同学们提供直观而形象的讲解。她的课有趣又不失严谨,这样的课堂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韦老师细致、温柔,她的课感觉每个细节都很精致。”光电学院杨子涵同学感慨地说,“韦老师把这门课讲得十分生动,让我很感兴趣。”光电学院盘昊和张亚磊同学说,“韦老师讲课很认真,又很细心,长得又漂亮,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女神。”

  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育人,是韦晨一直秉承的理念。“学生们听我的课能有收获、而且喜欢听,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也是我前进的动力。”提起获奖感受,韦晨说:“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展示自己与自我锻炼的平台,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科教紧密融合:“让学生眼睛里绽放求知的光芒”

  在教学的过程中,韦晨发现,同学们的求知欲要比自己想象的还强烈。“他们不会满足于书本里的那点知识!”她说,“这一点,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出来。如果讲得不好,学生就不感兴趣,眼神无精打采;如果讲得精彩,学生的眼睛会放光。”

  课堂上最让她欣慰的,莫过于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了做到这一点,她除了扩展应用案例之外,还逐步地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融入到课堂,甚至吸引同学们一起来做课题、做项目。

  她经常带本科生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TP),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指导,让学生全程参与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书本中学到的知识点贯通起来,有时候还能结合实际,挖掘项目背后的东西,既使学生得到系统的学术训练,也激发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小组当中能够学会分工协调,明确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查阅相关资料,还要加入自己的思索……总之,学生会学会系统地呈现自己的思路。韦晨说,“无论学生以后做科研还是做项目,这个过程训练对他们都是有好处的。”

  教研一体,相辅相成。韦晨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屡创佳绩,在科研工作上也是成果颇丰。近些年来,韦晨一直致力于光纤激光技术﹑中红外光子技术、非线性光纤光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开展相关前沿性探索,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成都市科技惠民基金等,作为项目组骨干参与多项在研及已结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中国科技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等,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大部分为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OSA、IEEE旗下国际知名光学类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被引次数近300次。

  同时,她还担任国际重要期刊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Optics Communications等的审稿人;参加国外学术会议并做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次、口头报告2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目前已有1项授权。由于她的研究方向和教课内容紧密相关,科研方面研究成果的融入,也丰富充实了她的教学课堂。

  对于韦晨来说,科研与教学并不是对立的。一方面,科研会促进教学,结合科研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在科研中会有相关应用,而且教学会倒逼科研。她说:“只有自己把科研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把控教学,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