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名师讲堂:“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电子科大报告会
文: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15-05-05 5016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活动是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发起,并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六家单位共同主办的高层次科普活动。活动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通过院士群体向公众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文化理念,在公众中形成共鸣,让科学亲近公众,让公众理解科学,支持科学,投身科学。

  作为中国科学院六十周年庆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巡讲特别邀请了李述汤院士、祝世宁院士与我校师生分享治学感悟,希望能加强广大师生与名师间的学术思想交流和碰撞,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开拓学生视野。

  本次活动为我校“名师讲堂”第8期活动,欢迎广大师生参与!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时  间:2015年5月8日(周五)9:00

  二、地  点:沙河校区一教104

  三、主题报告一:李述汤院士:碳基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四、主题报告二:祝世宁院士:准晶启示录——从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五、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六、承办单位:中科院学部工作局 电子科技大学

  主讲嘉宾简介:

QQ截图20150505092525.jpg

  李述汤,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1974年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教授,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SOM)院长、纳米科学技术学院(CNST)院长、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NANO-CIC)主任。曾任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讲座教授、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COSDAF)主任;美国柯达公司高级研究员、项目主任。

  李述汤院士长期从事纳米功能材料及器件、有机光电子材料及显示器件以及金刚石和相关超硬薄膜领域的研究,在上述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其主要研究成果“金刚石及新型碳基材料的成核与生长”“氧化物辅助合成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应用”和“高效光/电转换的新型有机光功能材料”先后荣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成就奖(Humboldt ResearchAward)和香港裘槎基金会高级研究成就奖(CroucherSenior Research Fellowship),并于2003年、2005年、2013年三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第一完成人,1次第二完成人)。200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在国际化学、物理、材料等领域的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撰写专著9部,获美国专利20余项,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37,000次,H-index达到101。其中有6篇研究论文发表在著名的《科学》和《自然》,另有数十篇学术论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其研究成果在国际材料科学界占有重要地位,成功入选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公布的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名录(化学、材料学)。

QQ截图20150505092629.jpg

  祝世宁,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曾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物理学院院长;现任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主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973)顾问专家等职。在南京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微结构功能材料和物理、非线性光学、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方面的研究,在微结构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表征、新效应研究和器件研制方面工作较为系统,拥有国际、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科学》《自然》《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与合作者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三次获中国基础研究年度十大新闻,二次被评为中国高校年度科技十大进展;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所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的设计、制备、性能与应用”项目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主题报告简介:

  报告一:

  有机功能材料、纳米碳、石墨烯等碳基材料在节约能源、再生能源和催化节能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报告将讲述这些材料在有机白光(OLED)照明、太阳能电池(SC)、纳米催化(catalysis)的潜在应用。

  报告二:

  1982年, 一位年轻的以色列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对一种铝锰合金进行观察时发现了“五重对称”的电子衍射图像,这意味在该合金中原子的排列“违反”了自然律, 这一发现引起了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广泛兴趣。 因为它不同于“寻常”的晶体,科学家将它取名为“准晶”。当年发现准晶的年轻人就是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科学家 Dan.Shechtman。发现准晶的这段科学传奇正如伽利略所言:“自然这部大书只能被那些通晓其中所写语言的人阅读。这种语言正是数学。”


                      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2015年5月4日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