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前语】学校新闻中心推出“美丽成电”主题宣传报道,以全面展示成电及成电人的奋斗之美、创新之美、师德之美、奉献之美、和谐之美,进一步激发广大成电人热爱成电、建设成电、奉献成电的内生动力。
8月28日,《中国科学报》以《谢梅:春风化雨润桃李,欲栽大木拄长天》为题,报道了我校公共管理学院谢梅教授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和学生,以实际行动做好人才培养的故事。
谈起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该校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谢梅脸上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喜爱。“电子科大的学生正以一种非常令人欣喜的态度去接受知识,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这是他们能够真正拥有广博知识和高尚情操的基础。”
在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的32年里,谢梅一直保持着忙碌的工作状态,课程、会议、调研等工作填满了她的生活,寒暑假也很少休息。然而,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和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在谢梅的课堂上,她自己讲解的时间比较少,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谢梅常常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讨论之后进行表达。这些问题既和课本有关,又和社会、人生有关,有时候她不会给固定的答案,“社会科学很多时候是没有答案的,最关键的是让学生通过演讲、辩论、写论文等来培养思考能力甚至是批判精神”。
为了让同学更多地主动参与,谢梅还设计了很多项目,话剧汇演就是其中之一。
确定分工,选剧本,改写剧本,分角色,谢梅会带着学生进行人物分析,对作品的主题、背景、人物刻画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既锻炼了协调能力,又对作品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想和情感得到了净化。一方面他们能够真正理解作品,还能让他们的思想和灵魂得到升华,再一个就是综合能力真的能够得到改善,因为他们不是坐在那里静态地接受,而是创造性地接受。”谢梅说。
有一个课上从来没发过言的同学,通过表演,将一个仆人的心态分析得非常细致到位,并且很好地表演了出来。演出之后,他兴奋地告诉谢梅:“谢老师,我再也不害怕了,以后上课我一定踊跃发言,以后学校有这种活动我一定积极地去参加。”
看重学生品行
谢梅带了很多学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她有着不同的要求。
对于研究生的选择,第一,要真的喜欢学习、喜欢读书。第二,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第三,要有上进心,有自己的理想。“我特别喜欢主动告诉我目标是什么的学生。我不喜欢学生遇到什么事情都往后退。只要有上进心,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谢梅很看重学生的品行,她说,在本科阶段,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品格,同时要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到了研究生阶段,对社会的理解应该增加,对人情世故要了解,研究能力要逐渐地积累。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要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去进行。
课堂之外,谢梅常常通过社交软件和学生交流沟通。在《中外文学通论》课程中,有一个部分,谢梅把教学内容分给每个同学,让学生讲作品,她来讲理论。为了让作品和理论能够对接,在学生要讲之前,她通常会通过QQ或电话指导他们:如何去阅读课文上的内容?作品从哪个方面来讲解可以和后面的内容吻合?以及作品本身的理解等,相当于给每个学生一对一上一到两节课。
她会和学生交流作品的经典性、内涵、相关的最新研究,让他们能够把握住文学经典最核心的东西,然后再在课堂上以学生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她觉得这样和同学动态交流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育人者应有的情怀和远见
1986年,22岁的谢梅来到电子科技大学,从辅导员做起。“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就看到每个同学都用一种很真诚、很期待、很想依靠的眼光看着我。那一瞬间我就觉得,自己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者,我一定是一个能够帮助他们的人,应该全身心地对他们好。”她说。
辅导员的经历对谢梅后来的教学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做辅导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知道他们的困惑、迷茫,还能发现他们的优点,你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谢梅表示,“始终把做辅导员的心态放在心中,才能在他们的角度,感同身受地去设计课程,教师讲课的内容才更有针对性。”
同学们从小到大,接受的基本都是应试教育。如果一味地死记硬背,没有深入到生命的体验中去,谢梅认为这样只能培养很多的“读书人”,却少了很多的“有血有肉”的、对社会发展产生价值的人。
有一次上课,她讲到“思考力”的概念,举例问:“中国的粮食和人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全班竟没有一个人能够给出深刻的回答。“当时我真的很难过。学生到了大学,思维还是局限在单一的一点,我们的教育一定存在问题。”她说,现在的教育理念要回到教育本身,大学教育绝对不能再做应试教育。素质课一定要上成跨专业的、交叉的课,而不是通常的知识介绍性的课。这样才真正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拓展,对其思维、批判精神的建立有好处。
报道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8/338558.shtm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