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光明日报:传承艺术精华 弘扬民族文化
——电子科技大学的非遗传承与艺术教育探索
文: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05-07 2092

  光明日报讯(记者 危兆盖 李晓东)“上江口,下江流,黄龙溪转苏码头,中和二场路好走,嗨唷嗨唷,加把油。” 日前,在电子科技大学,伴着“快闪”的形式,嘹亮的川江号子在芙蓉餐厅响起,吸引了不少就餐同学围观。

  对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来讲,川江号子一点儿都不陌生。“我以前在学校的演出中经常看到川江号子的表演,在艺术选修课上也听过川江号子传承人的讲座,只是以这么潮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让大家很意外。”电子工程学院研一学生杨涛说。为了加强科技型人才人文素养的积淀,电子科技大学先后与四川省文化厅、理县人民政府合作成立了“川江号子”“博巴森根”传承研究基地。

  电子科技大学为传承艺术精华、弘扬民族文化,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的内在精神,融合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元素,将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舞台化、高度化。

  艺术课堂传承文化血脉

  “我从来没有想过,还能在有生之年把川江号子带到大学的课堂。电子科技大学在教书育人、科技创新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任,这才是高校的担当。”中国川江号子的唯一一位女传人吴秀兰在下课之后说。

  电子科技大学采取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共同教学的新型授课方式,通过精彩的理论介绍、现场表演,向同学们全面展示了长江上游四川流域江河号子音乐。同样,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博巴森根的文化内涵,学校专门开设一门视频公开课——《四川少数民族歌舞赏析》,让大家在赏析中了解四川少数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藏族、羌族、彝族独特的民族性格。

  “文化是精神力量的强磁场,是心灵意识的黏合剂。为了让全校学生都能选修到文化艺术课,我们将在队伍建设和教学机制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说。

  艺术舞台提升文化品位

  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高,仅靠课堂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舞台演出是学生提升审美、塑造精神、完善人格的重要机会,其文化育人功能是课堂传授无法全面实现的。

  电子科技大学构建的艺术舞台——成电舞台坚持以先进文化教育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雅艺术熏陶人,精心设计节目主题和演出形式以及演出内容,充分发挥艺术活动的育人功能。成电舞台平均每年演出35场,已经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展示,是提升文化素质教育的又一亮点。

  学校将成电舞台定位为开放舞台,一方面学校坚持每年邀请高水平艺术专业团体、兄弟高校艺术团到学校演出,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等都为同学们送来了高雅艺术。同时,学校还将成电舞台拓展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其他高校、企事业单位。2005年起学生交响乐团承担了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计划的巡演任务,每年到5所高校巡演,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30余场演出,受众约27000人次。

  艺术团队培养文化使者

  电子科技大学的艺术团坚持排演精品节目引领校园文化,是主流健康文化的代言人。在演出活动设计中,艺术团既充分考虑了演出的覆盖性,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又突出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积极参加艺术体验和学会创造。

  “今天的演出很震撼,尤其是《川江号子》那个合唱,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内核。今天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冒雨来看演出,毫无疑问,这场演出是来韩国演出过的最优秀的高校团队。”韩国栗谷研究院院长郑文教在看完电子科技大学的交流演出后如此说。为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搬上舞台,电子科技大学文化艺术中心的师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走访传承人、开设艺术精品讲座、邀请传承人一起创作作品,反复打磨,2014年6月终于把《川江号子》这样淳朴的民族音乐带出了国门,推向了世界。

  “对一所优秀的大学而言,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固然重要,但文化传承也一样重要。专业知识决定了技术型人才能飞多高,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却决定了他能走多远。在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家国情怀和民族文化自信,是关乎现代科技人才能否走得更远的力量源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志强说。

  报道链接: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5/07/nw.D110000gmrb_20150507_8-06.htm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