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由中山学院张崇富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科研论文“Phase masking and time-frequency chaotic encryption for DFMA-PON”在国际期刊 IEEE Photonics Journal 上在线发表(DOI:10.1109/JPHOT.2018.2852299)。自2016年确立为省市共建高校,今年被纳入全省高校“冲补强”提升计划以来,中山学院加快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多举措激励基础研究,高水平学术论文产出实现可喜突破,有力的促进了全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带动了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
完善科研制度释放潜力 高水平学术论文产出逐年提升
据科技与研究生处统计,2014、2015年度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作者单位的“三大检索”论文28篇,2016年度“三大检索”论文19篇,2017年迎新来激增,“三大检索”论文2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总数共计40篇,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其中,电子信息学院刘黎明老师的论文“Synthesis of novel RuO2/NaBi(MoO4)2 nanosheets composite and its gas sensing performances towards ethanol”,于2016年下半年发表在《传感器和执行器》期刊(B/237/275-283),2016年影响因子4.758,为中科院JCR 1区期刊。
同时,中山学院教师在《国际生产研究》、《高分子化学》、IEEE ACCESS、PLoS ONE、IEEE Photonics Journal 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呈现日益增长趋势。
为了引导教师重视基础研究,中山学院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制定和实施了系列支持举措和激励制度。科技与研究生处于2015年1月实施《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科研奖励办法》,明确科研论文的奖励范围和奖励金额标准,每年对教师所发表的论文予以奖励并公示。2017年下半年制定并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细化国际期刊论文分区和国内期刊论文分等级奖励,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奖励力度。各二级学院纷纷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撰写和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学院将科研业绩如论文的产出计入工作量,按照论文所发表期刊分区进行不同的奖励,同时,参照学院奖励又给予论文同等或相应奖励,有效调动老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科研平台建设,激发教师科研潜力
乘着省市共建的东风,中山学院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近两年,中山学院成功柔性引进11位国家级高端人才,为中山学院科研团队的组建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自2017年9月以来,中山学院新引进45名教职工,其中具有博士学历和副高以上的高层次人才为31名,其中具有正高以上职称有5名,博士学历28名。同时,推进人才考核、职称评审和薪酬待遇等制度的配套改革和完善,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活力。
在中山市政府和电子科技大学的支持下,中山学院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扩建实验室,引进相关实验设备,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建设稳步推进。中山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已与7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引入企业科研项目50多项,为合作企业带来了逾亿元的新增产值。在产研院的带动下,中山学院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速,有力承载和促进了教师论文等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罗莎 / 发布: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