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单霁翔讲述紫禁城里的那些事儿
文:陈小雨 宁芳平 图:逆光摄影 潘宇翔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10-30 4860

9371间房屋1200座建筑走完了故宫的9000多间房屋,熟悉故宫的每一个角落,记得有关故宫文物的每一个精确数字;他崇尚工匠精神,让年复一年默默无闻修复文物的匠人成为不一样的网红;他锐意创新,让严肃故宫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平易近人。他就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10月27日,单霁翔做客成电讲坛,成电学子分享故宫博物院的追求与梦想

240956f9ecdb0bfada8edde0d89d8f00.jpg

故宫整改:让文物活起来

  单霁翔刚上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获得了一份故宫的介绍。介绍中故宫的辉煌成就,使他心潮澎湃。可等到他上任以后,当他走在参观故宫的观众中间,却没有感受到介绍中所描述的这些“世界之最”。取而代之的,是观众参观过程的种种不便。

  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差?他不禁反思:“这些世界之最很重要,但为什么我们作为参观者却感受不到?我想,最重要的是这些文化遗产资源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为参观者带来了收获,这对于观众才是最重要的。”

e82805051a858e3306367cc794aebb08.jpg

  于是,他开始着手整改故宫,整改的关键就是“要让文物活起来”。以前,观众进入故宫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买票、安检、存包等一系列手续,耗费大量时间。深入思考后,单霁翔想到了几方面的改进举措:把故宫长期关闭的大门打开,两个门变成三个门,提高安检的通行率;旅游旺季,女厕所门口排成长龙,那就设置女性专用卫生间;观众没有可以休息的座椅,那就研究并增添适合故宫博物院大流量的座椅;人们抱怨层层大殿光线太暗,那就布置适宜的灯光,把紫禁城点亮……

  除此之外,他还花了三年时间,将故宫博物院上上下下都进行了环境整治。他们拆除了临时建筑和不阻燃的彩钢房,并向社会宣布:“我们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说到这里,他激动地承诺:“两年以后,我们希望人们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只有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种影响安全、影响环境的现代建筑。”

  “我们面临的真正复杂的挑战,是对待观众的态度。”他说,“到2012年,故宫的参观人数突破了1500万人次,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每年要接待上千万人次的博物馆。”为了保证参观的质量、遗产的安全、观众的人身安全,故宫下决心划了一道线,每天只接待8万人次;同时,还全面开通了网上购票。经历过数次失败与不断改进,终于实现了“让人山人海的故宫岁月一去不复返”。

文物修缮:工匠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结合

  “故宫博物馆扩大开放,前提是要把古建筑修好。”从上一任院长郑欣淼开始,故宫就立志从2002年到2020年,把故宫1200栋古建筑全部修缮。而古建筑修缮是一项科学的工作,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不改变原状,还要进行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有的文物的原材料来自全国各地,修缮起来更加吃力,参观者也不能看到修缮者努力工作的过程和成果。因此,单霁翔希望,“我们的后人如果再修这些文物的时候,我希望他们知道历史上我们使用过什么材料、什么工艺、什么技术。这就是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

  文物修缮是工匠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结合。“我们对待文物的态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凭经验摸索了,不能再不分析检测就开始治疗,否则,就会把很多有用的信息修掉。”所以,他在故宫建立了人类第一所文物医院——故宫文物医院,拿出了361米长的院舍,汇集了200多名文物医生,配备了100多台先进的仪器设备,力求用最科学的方式对文物进行最好的救治。现在,这所文物医院已经成为国际修复的排头兵,是国际文物协会主席和世界各国专家都来交流考察的先进技术所在地。

  虽然每天都有不同的展览,故宫的库房中还是有大量的文物长期堆放。单霁翔认为,“这些文物得不到应有的呵护时,它们是没有尊严的。一旦得到呵护和展示,它就会光彩照人。”所以,他在慈宁宫建了五个雕塑展厅,组成了雕塑馆,共展出了10200件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他说,“今天,我们把更多的文物展示出来,每个人都有文物保护的执行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互联网+”:数字化和文化创意添新的魅力

  单霁翔并不满足于每年有千万人次参观的成绩,而是下定决心要把故宫博物院打造成亿万人次级别的博物馆。靠什么呢?他找到的答案就是——数字技术。“去年故宫博物院的网站访问量是8.9亿次,而国内文化机构中排第二的是1.8亿次。”他提到,“我们把英文网站做得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的人都能了解故宫的文化;我们把青少年网站做得更加活泼,那么孩子们都会在网上自愿地走进博物馆。”

  出于这样的初衷,故宫开始举办网上展览,率先把全部文物藏品1862690件对外公布,让市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逛故宫,从网上可以查到任何一件藏品的信息。同时,开通微信和微博,让观众可以在官方微信里欣赏震撼的故宫全景,在官方微博下分享紫禁城的初雪、百年难遇的红月亮。

  正因为这些数字化技术的支撑,故宫才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对于故宫数字化的建设,单霁翔说:“这是全世界博物馆现今最强大的数字平台,它的功能还将不断壮大。比如,它可以集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导览、资讯传播、休闲娱乐、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于一体,形成智慧故宫。”

  “淘宝故宫”是近几年闯入大家视线中的网红产品。过去,故宫的文化产品无非是把文物摆放,但很少有人买。现在,他们在文化产品中加了“创意”两个字,让“淘宝故宫”深受欢迎。那么,怎么加入创意呢?

  第一个要点就是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了解人们需要什么,然后决定研发的产品;第二个要点就是深入挖掘资源,把文化资源提炼出来,和人们的生活对接,人们才会喜欢。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480种故宫图案手机壳,“正大光明”充电宝,“朝珠”耳机,“海水江崖”系列绣品,“藻井”雨伞等一系列的故宫文化产品纷纷诞生,使人们参观博物馆的心情感受得以延续。

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成立故宫学院、培养故宫学者,故宫博物院正把自身的文化与知识向外输出。故宫已经在全国十个城市布局建立了十所故宫学院的分院。每年举办教育活动高达29000场次。单霁翔说:“我们不收一分钱,把大量的营销收入投入到学生教育上。我们和更多的学校研发综合实践的课程。大量古建筑修好以后,也更多地应用于教育。”

  他相信,在博物馆里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一定对传统文化是热爱的。同时故宫也把这些教育活动深入到更多的地方,如马耳他、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等,让外国的小朋友也接触到中国的文化。

  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故宫不断扩大陈列展览的能力,在厦门建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在泉州新建故宫海上丝绸之路馆,在北京的中轴线前门大街建设故宫艺术馆。除了源源不断地把世界各国的优秀展览迎接到了国内,六年来,故宫一共有135项展览,走出了紫禁城,走向了大千世界。

eb39e71e60d13e14d7ba838b4740ff36.jpg

讲座最后,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他告诫在座的同学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实实在在做出每一个工作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单霁翔,研究馆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博士。2002年任国家文物局局长,2012年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为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2014年9月,获国际文物修复学会“福布斯奖”。出版《平安故宫·思行文丛:壬辰集》等二十余部专著,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