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化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书香外院·阅享人生| “和苏格拉底吃早餐”&“这个世界会好吗?”
文:赵立 图:赵立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18-12-06 7516

  为培育学院人文读书氛围,发挥教师立德树人作用,增进师生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外国语学院每周持续开展“书香外院·阅享人生”读书沙龙。期待师生的关注和参与。

1.jpg

  主题一:和苏格拉底吃早餐

  时 间:2018年12月6日(周四)16:30-18:00

  地 点:综合楼326

  主讲人:罗旋(外国语学院)

  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天性渴望求知”,因此千百年以来,哲学的要义便是帮助人类找寻存在的意义。信息时代知识唾手可得,却也带来知识的爆炸式传播,让人无从选择。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沉思成为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哲学经典也被束之高阁,成为了“老学究”“象牙塔”的同义词。

  其实,哲学并不像高分子化学、工程材料学那样,是一种高度专业化,体系非常繁复的知识,它所研究的所谓“智慧”,就是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对日常的关照所带来的常识。功利地来说,阅读哲学经典可能没用,但它又切实地能帮助人找到人生的方向,认清生而为人的价值,为“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提供答案。这样的答案没用吗?这是我们每个从早上睁眼开始就会面对的问题。阅读哲学经典,与苏格拉底共进早餐,也不失为一种坦途。

  本期沙龙罗旋老师将会和大家一起谈谈阅读哲学经典的心得,结合文学艺术与个人经历,分享阅读哲学的乐趣。

2(1).jpg

  主题二:这个世界会好吗?

  时 间:2018年12月6日(周四)16:30—18:00

  地 点:清水河校区综合楼309报告厅

  主讲人:姚连兵副教授(外国语学院)

  主要内容:

当“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一追问被梁漱溟先生提出时,他的答案是乐观的。当此问不时被提及之时,我们又该如何作答?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我们应多与古人交朋友;作为大变革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有更多的家国情怀。

  通过《蜀相》,杜甫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生际遇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即得意时,象诸葛亮一般具备“老臣心”,多“出师”;失意时,象杜甫一样到“锦官城”“寻”“丞相”,在“泪满襟”的同时不断修身、修心;在期待“三顾”时,常思“天下计”,力避“谷子地”那样地认识世界,学习“瑞恩”的处事方式。

  为创造更好的社会,做更好的自己,姚连兵老师将与大家一道抚今追昔,伴“春色”思考“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的智慧,携“好音”领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魅力。

  推荐书目:

  郭齐勇,《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人民出版社,2005

  朱刚,《西方思想经典阅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外国语学院

                        2018年12月6日


编辑:庄志东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