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点击图片 观看完整视频)
栾玖鸿是家里的长孙,爷爷栾昌一叫他阿鸿。栾昌一是一名年近 90 的台湾老兵。
近日,阿鸿的《家书》获得了教育部开展的 " 民族情 复兴路 " 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家书》讲述了爷爷从台湾回到大陆老家的故事。
栾昌一之所以能回家探亲,是因为两岸开放交流往来。若追根溯源,就不得不提到 1979 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 " 三通 " 倡议,到 1987 年两岸正式开放台胞返乡探亲,两岸早已从不相往来变成大交流大开放。数据显示,从 1987 年到 2017 年,台胞来大陆累计 99274843 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 26861765 人次。
2019 年元旦,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 40 周年。
回家乡:给家人买电视机和摩托车
" 阿鸿啊,你过来!" 爷爷拿起族谱,一字一句地告诉他名字的来历。孙辈的名字里都有一个 " 玖 " 字,儿子辈的名字里都有一个 " 自 " 字。
阿鸿说,爷爷特别宝贝族谱,是不让阿鸿碰的。厚厚的一本书,书皮是新的,里面的字是旧的,记录着栾家人的根源所在。
《家书》中,阿鸿专门引用了一首诗:于右任的《望故乡》。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阿鸿觉得这首诗最能表达爷爷对家乡的执念。
两岸正式开放台胞返乡探亲后,栾昌一的愿望得到实现。他曾经两度回到青岛。阿鸿听父亲说起回乡的情景。他们一路从香港,广州,辗转回青岛。回家后,栾昌一没见到日思夜想的父母。母亲因他的失踪哭瞎了双眼,在郁郁中早逝了。父亲深受打击,也相继去世。家里只剩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回台湾前,他为老家添置了电视机和摩托车。
根据国台办官网上的数据显示,1987 年,台胞来大陆有 46679 人次。1988 年,这一数字增长到 446000 人次,增长率达 863.8%。到了 2017 年,台胞来大陆有 5872723 人次,累计 99274843 人次。与此同时,大陆居民赴台人数也在逐渐增长。从 1987 年到 2017 年累计 26861765 人次。
念祖国:希望落叶归根
在阿鸿眼里,爷爷传统又古板,过春节一家人围坐长桌子吃饭。爷爷坐首座,旁边依次坐大儿子、二儿子、女儿等,论辈分依次入座。有一次阿鸿调皮坐到了前面,被爷爷呵斥:" 这是你能坐的吗?" 那严厉的口吻把阿鸿狠狠吓了一跳。
阿鸿记忆中的爷爷是很高大的,小时候他调皮,闹腾太晚不回家,爷爷找到他,抓起两只腿,一提,便将他甩到肩膀上扛回家
时间慢点走啊!阿鸿长大了,长得比爷爷高,爷爷变小变矮了。爷爷在台湾没有手机,阿鸿给叔叔打电话时,爷爷总会凑过来说几句。" 身体怎么样?" 爷爷喊着问,嗓门特别大,仿佛怕远在成都的阿鸿听不到。
爷爷快 90 岁了,身体不太好。去年春节阿鸿回家时,爷爷不太说地清楚话,脑袋也有些糊涂了,偶尔认不清人,但一看到阿鸿,立马就能认出来。爷爷至今也讲一口青岛话,他告诉阿鸿,他希望以后能落叶归根。
看变化:大陆机遇更多
在《家书》中,阿鸿想象自己变成爷爷的样子,告诉过世的弟弟家里的情况:
" 大儿子响应了改革开放的号召,回到了大陆成为了一名台商,孙子和孙女随着他们的父亲也来到了大陆学习、生活,他们安定幸福。这是年少时的我所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也许是机缘巧合,但如今看来也是有许多必然的因素。"
祖国的发展正吸引着大量的台胞来求学生活就业。阿鸿也跟着着父亲的步伐,常年生活在大陆,在厦门念完小学中学后,他来到成都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念大学。
他拿出手机打开电子科大的台湾学生微信群告诉记者,去年这个群只有十多人,现在有四十多人。越来越多台湾学子到大陆来求学。
" 大陆发展比台湾快很多。工作机会也多很多。" 阿鸿告诉记者,以前到大陆,觉得这里发展不如高雄,近年来,他发现大陆的城市发展比高雄快很多。阿鸿计划未来回台湾高雄科技大学读研究生,然后再回大陆找工作。
报道链接: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c2b13ab77ac644a124a9006/
编辑:陈伟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