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启梦成电】滕保华:潜心育人 润物无声
——记物理电子学院滕保华教授
文:学生记者蒋真珍 图:学生记者蒋真珍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3-10-17 5543

  “我始终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朋友,有时候我会去寝室看他们,有时会陪大家一起到操场。这样同学们能更理解我,我也更理解他们。”他笑着说。他和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学生们经常发短信问候他,亲切地称他为“保华哥”。他就是物理电子学院教授滕保华。

因材施教 探索研究性教学

  对物理学科而言,滕保华是一个“超级粉丝”。从中学最开始接触物理,滕保华就对物理有着强烈的热爱之情,在以后工作中更是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2002年至2005年,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从事理论凝聚态物理的博士后研究;2005年起,他加盟我校物电学院,主要讲授量子统计、原子物理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磁学和大学物理等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滕保华倡导把研究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们的物理思想、物理思维,以及对物理的兴趣。因此,他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英才实验班到数理基科班,再到全校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不论是一百多人的大班,还是二十几人的小班,滕保华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大班授课,滕保华尽量多讲述一些基础知识,以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也可以起到一种巩固的效果。小班授课,他则侧重于新知识以及重难点的突破,以“答疑”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滕保华更是有意识地把物理史引入到教学中,用先辈科学家所做的科学研究,激励学生们深入探索未知。

  他努力探索研究性教学,常常引导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回顾,感受“两种过渡”。第一种过渡就是从学生到学者过渡,也就是通过课堂上的研究性教学使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方法,从而让同学觉得其实学者距离学生也不是那么遥远。第二种过渡就是从学习到研究的过渡,“现在大家都是学习知识,积累知识,但是我们还可以创造知识”。通过一些具体的小探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滕保华住在川大附近,每天上课要先开车或坐公交车到沙河校区,然后坐校车到新校区。“我特别怕迟到,所以每天就得早一点出发”。多少年来,他一直坚持着这个习惯,几乎 每天如此,风雨无阻。如果坐公交车,他每天6点就得从家里赶往沙河校区的候车点等候开往新校区的第一班班车。为了和学生多接触,滕保华每周都要在新校区住上一两天,更加方便指导学生。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们把滕保华的一份份关爱铭记心中。滕保华有一次去食堂吃饭,饭卡刷不起,旁边一个同学主动帮他刷卡,他不同意。这个同学说,“您花那么多时间在我身上,我还不知道怎么感谢您呢!”后来,那位学生的一篇文章在滕保华指导下,发表在清华主办的物理教学期刊《物理与工程》,特地打电话告诉滕保华。“我听了很为他高兴,”滕保华说。

  微固学院的王超同学已经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到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留学,他在给滕保华的邮件中写到:“滕老师,在去年申请出国的过程中,感谢您给我的莫大帮助。您在回信中说在我们身上看到了您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这句话对我起了很大的鼓励作用,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助力学生追求梦想

  他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学生想做一个小研究,他会热情地花很多功夫去指导,为学生提供选题、文献查找(搜索)方法、论文写作技术以及数学、计算机或写作方面等全方位指导。

   “在全英文写作中,学生的问题更多,这就需要更多的指导!” 滕保华回忆道,“虽然这样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但是看到学生做出成果来,我还是很有成就感。”

   “有时候,老师多指导一下学生也就多花一点时间而已,但对于学生来说也许就是人生的转折点。”滕保华讲述几个学生的科研经历后感慨道。

  刚刚毕业的微固学院学生胡国华,大一就得到滕保华的指导,该同学后来以第一作者在SCI教育期刊《IJEEE》(国际电工教育杂志)发表了其研究成果。“本来他已经获得加拿大安大略省最高奖学金,但他还是选择去剑桥大学。我尊重他的选择,因为剑桥的学术氛围更适合他,我也希望他走得更远。”

  微固学院2008级学生杨婷婷,在读大学之前一直有着“清华梦”。到电子科大以后,“我就告诉她,本科没有到清华不要紧,读研时也可以去实现你的‘清华梦’。”滕保华说。他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建议其针对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杨婷婷在他的指导下成功发表一篇文章,最后被保送清华,现在已经在清华大学读直博了。

  只要学生有需要,滕保华就尽一切努力去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杨婷婷的一个叫魏静的同学,本来不是滕保华的学生,但她觉得滕保华指导杨婷婷针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研究很有趣,也来旁听,“她非要我给她一个题目,我就指导她做了另外一个题目。” 魏静后来携该文参加全校大学生挑战杯赛,在200多份作品中被选中并获得一等奖,并在之后的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赛中获得三等奖,最后被保送到北大深造。

  滕保华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个特定的位置,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研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工程师。“但是,我希望学生在大学阶段都能学好基础知识。同时,做学生也不能太功利,大学和研究生都是打基础的阶段,有了好的基础,才有更好的发展。”滕保华说。


学生要比老师走得更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滕保华认为,一心一意教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所在,培养出一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了。

  滕保华真心热爱这小小的三尺讲台。每次课前,他都要认真备课,头天晚上花上几个小时也在所不惜。“曾经也有老师问我,像我这样已经上了多年的教授还需要备课吗?我说备课和不备课效果是不一样的,每次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后记都会感觉到这种差异。”

   “非常感谢同学们的信任。这些年我们做研究教学,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探索,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滕保华在“我最喜爱的老师”的颁奖典礼上说道,“学生好学的精神,感染了我。我经常对学生们说,一定要比老师走得更远。我希望他们在今后学习和深造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为一名被学生票选出来的“我最喜爱的老师”,滕保华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常埋头于工作忘记周围的一切。他深深放不下的是他的学生们,有时候经过一个假期,他会很想念学生;有时候看到学生发表了文章,他自己竟比学生还高兴。

  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对学生的悉心培养,对学校的无限热爱,成就了学生最喜爱的滕保华,他希望和成电的其他老师一起为学校的发展,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