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科学报 | 电子科大:唱出“川剧”新气象
文:通讯员 罗莎 王宏伟 中国科学报记者 温才妃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19-01-23 4592

编者按:2019年1月23日,《中国科学报》第二版头条以“电子科大:唱出‘川剧’新气象”为题,深度报道了我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实践,全文如下:

微信图片_20190123133902.png

经典曲目《白蛇传》登上“成电舞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川剧大师肖德美登上“成电讲坛”;“画脸谱”快闪和体验活动吸引师生纷纷驻足,“开洋腔川剧社”吸引外国留学生成为川剧传承新秀……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电子科大),川剧的声音和身影已经屡见不鲜了。

理工科大学唱川剧,这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近日,电子科大川剧文化传承基地获评第一批55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将来在舞台上下、课堂内外,电子科大师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川剧亲密接触。

“歌”“舞”“剧”三位一体

在电子科大,有三个知名的文化传承基地,它们构成了“歌”“舞”“剧”三位一体的传承创新体系,分别是“川江号子”“ 博巴森根”和“川剧”。

巴蜀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传统民间歌唱艺术深受当地人喜爱。2012年9月,电子科大与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合作建立全国首个川江号子传承研究基地,以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创作演出、实践采风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2年后,一部反映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当地藏族屯兵响应号召、赴广东与浙江前线抗击英军侵略者的群众锅庄舞蹈,成为“博巴森根”传承研究基地在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挂牌的敲门砖。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博巴森根的文化内涵,除了师生多次赴“博巴森根”的故乡——甘堡藏寨采风,该校还专门开设了一门视频公开课——“四川少数民族歌舞赏析”,让大家在赏析中了解四川少数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藏族、羌族、彝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并组建起一支留学生舞蹈队——“舞彩成电”。在一次新年晚会上,来自理县的传承人和学子共同登台表演了《博巴森根》。

“川江号子”“博巴森根”在电子科大生根发芽后,文化传承的局面也由此打开。2017年5月,电子科大正式启动了川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并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课程、社团、工作坊成为推动川剧文化三大抓手。漫步校园中,可以感受到川剧社团的热闹、体会川剧工作坊的沉思。不得不提的是,校方为此还构建了川剧“核心通识课、文化素质公选课、实践课、讲座、演出、慕课”组成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

由此,2018年5月,电子科大正式成立了“川剧”文化研究中心。

在“唱念做打”中增强文化自信

“一台戏,一抹妆,举手投足一段历史的厚重沧桑;一句词,一声腔,蓦然回首一曲佳话的千古绝唱。”刚刚结束的电子科技大学首届“国粹·传承”校园川剧文化艺术节,为这所理工科大学带来了别样的校园风景。

课堂教学是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为此,川剧文化传承基地课程组邀请了传统川剧界领军人物走进课堂,解读川剧的唱腔之美、音乐之美、行当之美和身段之美。川剧表演大师阳友鹤先生之子——川剧表演艺术家、川剧脸谱大师欧阳云华也欣然加入,带着全套行头为学生现场表演,82岁长者对川剧的挚爱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

后增的“画脸谱”“川剧程式功法”等课程,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川剧课题组负责人周长征道出了其中的奥秘:“画脸谱课程把脸谱画在学生脸上,而不是纸上,很容易带出趣味性和体验感。动态的脸谱可以演绎曹操、项羽、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特点,传达人物不同时期或喜或怒或悲壮的内心情绪,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人物。”

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跃跃欲试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学校很快有了“帮打唱川剧社”和“开洋腔川剧社”两个中、外学生川剧文化类社团。

饰演穆桂英的留学生赛芬,被穆桂英的英雄气概震撼,希望能够继续进行跨国界研究,学习了解中国的非遗文化。

“穿上一袭青衣,我自己都认不出自己了,摆出几个川剧中的经典姿势,居然也有几分神似。”该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刘明皓说,“亲身体验,让我明白了‘国粹’两个字的深刻含义,也希望有更多的学生一起感受川剧的魅力。”

“电子信息+”探索文化传承新模式

已经毕业的学生专程回母校选修川剧课,甚至考研学生为了上这门课,前一天晚上熬通宵做完手头的工作。

物理学院学生刘艺选修了“川剧程式功法”课程,她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血脉所在。”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汪玉洁认为,真切体会到“川剧之美”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与不易。

……

回顾近年来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刘惠表示,科学与艺术跨界融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也让电子科大具有了独特的人文气息。

据了解,未来电子科大将用“电子信息+”的理念指导川剧的传承创新,进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新路径。学校将通过编排推广川剧广播操、创作川剧音乐作品、建设虚拟川剧博物馆、开设文化传承人大师工作室、开展川剧口述史挖掘研究整理、与校友文创企业开展跨界融合,让大学生体验川剧之美。

“专业知识决定了技术型人才能飞多高,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却决定了他能走多远。培养既有科学素养,又懂艺术的新工科人才,鼓励青年学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承者,才更能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求。”电子科大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如是说。

报道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342924.shtm


编辑:陈伟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