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丽成电·奋斗之美】吕琳媛教授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中国科技青年英雄榜
文:陈伟 图: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9-01-27 11070

  1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正式公布2018年获奖名单,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吕琳媛成功入选,她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学者。

微信图片_20190126144545.jpg

微信图片_20190126144816.jpg

3.jpg

  34岁的吕琳媛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挖掘,是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目前担任国际网络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

本次她获得的奖项类别为“人文关怀者”,获奖理由是:原创性地提出以系综理论和似然分析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挖掘基础理论体系,以及以扩散动力学为基础的网络信息过滤系列方法。获奖人在链路预测方面,首次提出网络链路可预测性的概念,给出定量化的刻画指标。在节点影响力分析方面,首次揭示度中心性,H-指数和核数的内在联系,提出有效挖掘网络重要节点的 LocalRank、LeaderRank 等系列方法,解决大规模网络的重要节点识别难题。获奖人对网络信息挖掘与社会经济复杂性方面的研究,利用统计物理和网络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信息领域中的推荐、排序、预测等重要问题。

30914a84381db45e822e3b2ff1444fc9.jpg

  吕琳媛是复杂网络链路预测领域的标杆式人物,主要从事网络信息挖掘和社会经济复杂性方面的研究,在《Physics Report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8篇论文入选ESI全球Top 1%高引论文。美国科学院院士、玻尔兹曼奖获得者H.E.Stanley和图灵奖得主John E. Hopcroft等在内的很多著名科学家都曾引用过她的研究工作。学术专著《链路预测》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入选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

  作为网络科学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吕琳媛提出了网络链路预测与节点排序的新思路,她在网络信息挖掘方面带领团队完成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的研究工作,为推动我国统计物理与网络科学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选择比努力重要

  可能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吕琳媛算是比较幸运的。2012年,她从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直接拿到特聘教授的职位,4年后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

  吕琳媛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除了选择好的导师、好的平台之外,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有前景、有意义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从主观上讲,完全可以基于自己的喜好或兴趣选择某个研究领域一直做下去。但是在今天,科学研究早已不是独立的社会活动,它与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追求科学研究本身的乐趣和真理之外,也需要关注研究问题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为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解决提供研究支撑。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203.png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作为科研工作者,个人的选择与发展需要和国家、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相匹配,这样你的研究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回顾自己的科研经历,吕琳媛从2009年开始做网络信息挖掘,在那个时候,大数据尚未成为一个时代的热门词,但当时她坚定地认为这个方向的研究工作不仅有理论研究的价值,在未来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落地。她很庆幸当时自己的选择,这才有了后来在链路预测和节点排序两个方向上产生的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及其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舆情监控、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都是与时代的变化趋势密不可分的。

打造学术研究的个人品牌

  吕琳媛认为,面对科学难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前期,研究领域要先追求“小而精”,而非“大而全”,在一个点上做到足够的扎实和深入。正如创业者经常讲的要“一针捅破天”,尽早在细分领域抢占学术制高点,建立科学研究的个人品牌,就像链路预测已经成为她的一个标签。

微信图片_20190126144803.jpg

  她强调,青年科技工作者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积累和经营自己的品牌声誉。个人的学术声誉不仅是自己的事,还直接影响到学术共同体内部以及与外部其他群体之间的合作效率。声誉较高的个人,会获得更多、更直接的社会协作机会。建立和维护好个人品牌,要求青年学者不仅要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还应提升学术品位,做高质量、高价值的科学研究。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仰望星空”,要学会与企业、政府对话。她希望可以将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应用到产业实践中,通过科技创新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吕琳媛认为,科学家与企业家,尽管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但两者在很多特质上具有相似性,都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和家国情怀,这些特质对于国家的强盛至关重要。正像总书记说的:“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青年强则中国强。


  延伸阅读:

b032eeaef0d2eca6a09ac477bb0a09b5.jpg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评选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获奖人曾包括: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等。

  2017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正式落地中国,旨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出 35 位 35 岁以下最具创新潜力的中国籍科技青年。

  2018年3月12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启动“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2018年榜单评选流程,经过长达9个月的时间、50位来自中国与全球顶尖学术研究单位、企业集团、投资机构重量级评委团、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美编辑部的缜密评选程序,最终产生了35人的榜单!

  今年中国区的遴选基准是以全球视野挖掘出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国籍科技青年,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迅速崛起。可以说,这份榜单不仅展现了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与商业趋势,也向全球权威科学界人士展示了中国的科技成果和创新能力。

  35位中国入选者榜单

微信图片_20190126144821.jpg

点击图片,了解全部35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中国科技青年英雄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