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2018年是学校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和实施新一轮四年目标任务的开局之年,也是全校上下砥砺前行,书写“奋进之笔”,取得新突破、新发展的一年。学校新闻中心推出系列“年终专稿”,全面盘点学校过去一年在党的建设、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励全体成电人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合力构建命运共同体,同心共筑成电梦,共同推动学校“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是党和国家对高校的殷切期望,也是高校自身的崇高职责和使命。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学校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努力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奋进之年,也是人才培养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收获之年。回望盘点“2018”还未远去的背影,学校的人才培养可谓硕果累累、亮点纷呈。
优秀学子向往成电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时光回到2018年7月7日,四川省第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从电子科大发出,成都树德中学的李翰林同学以678分的优异成绩(全省排名第342名)成为电子科大录取的第一名考生。“从高二开始就想考电子科大,今天圆梦了!”这是他拿到通知书之后的肺腑之言。
电子科大已经成为无数“李翰林”心中憧憬和向往的求学胜地。据统计,2018年学校理科录取平均分高重点线分数达到141.1分,较2017年上涨15.6分,创历史新高。理科录取最低分平均位次位列全国前0.93%,较去年提升14%。理科录取平均分平均位次位列全国前0.78%,较去年提升3%。
学校录取的四川省理科最高分位次达到342名,再创新高,位列全省前0.055%。全校提档线高出重点线在160分以上的省份达到了9个,较去年多出5个;提档线高出重点线在100分以上的省份达到了28个,较去年多出7个。
所有生源全部进入万名以内,5000名以内生源占比达到92.05%,相较于2017年增长4.35个百分点。顺利完成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学生选拔工作,录取260余名专业特长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不仅如此,学校也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学子留校或来校读研深造。据了解,2018年,我校录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5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3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91人。全日制硕士生来自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和一级学科评估A类学科高校的生源比达到50.2%。
思想引领旗帜鲜明 立德树人成风化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过去一年,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焕发出了新时代的新气象。
2018年,学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充分调动了各学院、各部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使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功能一体化,打通了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突出价值引领和示范作用,以“固本工程”为基,实现理论学习全覆盖。成立“优秀辅导员讲师团”、“大学生党员骨干宣讲团”;依托重要纪念日和节庆日,深入开展包括爱国爱校、对标争先、奋斗成电等丰富内容的“家国情怀,世界眼光”主题教育活动;以“党旗引领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学生党建工作质量,优化和完善先进党支部创建形式,1个本科生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通过党员骨干主题实践等活动,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党的后备力量的培养。
思政课程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大力“固本、强基、补钙、铸魂”,创新方式方法,让思政教育“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亮起来、做起来”,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为学生的理论自觉和实践引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获全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
同时,学校推动各学院在“课程思政”上下功夫,挖掘各门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功能,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各学院的老师们都从更高站位看待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课程内外都受到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课堂革命”进行到底
2018年,本科生还获得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福利”:在校期间有2次转大类转专业的机会,转出不设门槛,打破学科专业边界。
原来,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学校按“学院-专业”对应,将现有的63个招生专业(类)按学院整合为33个专业(类)进行大类招生和培养。大类培养基础上的个性化选择和跨学科教育,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反应了“新工科建设”加强交叉复合的内在要求。
过去一年,学校新工科建设成绩斐然。曾勇教授、申小蓉教授、黄廷祝教授牵头的三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深入推进新工程教育体系设计与实践,“面向航空航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案例入选首批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多旋翼飞行器设计与应用”获第一届全国软件工程专业优秀教学案例比赛一等奖并将列入第一批“中国软件工程教学案例库”,“基于无题库参数化随机题目生成技术的逆向分析实验”获全国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一等奖;两门课程入选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课程。新工科专业、新兴专业建设大力推进,申报人工智能等5个新专业,优化了融合发展的新工科专业体系。开设6个新工科试验班;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持续推进和深化“课堂革命”,大力打造“金课”、坚决杜绝“水课”,立项建设698门挑战性、研究型课程,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广度,持续提高学生知识综合与集成创新能力。2018年,各类研究型课程开课1290门次,覆盖学生54947人次。学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课70门,名列开课高校第二,18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列全国第四。
教学成果奖更是创造佳绩。21项成果获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成果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括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这是我校继1997年获一等奖后,时隔21年再获一等奖。
与此同时,李晓峰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9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新增近百个本科教学关键岗位;133位杰出学术人才为本科生授课,17393人次的教授、副教授参与“教授开放日”,转身遇见大师,随处可见讨论的育人基石更加牢固,育人氛围更加浓郁。
此外,教材建设、小班智慧教室建设等加速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一流本科教育大家谈、本科教学改革交流与观摩等教学改革交流也深入开展。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2018年3月27日,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Efim Zelmanov教授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当晚进行了《应用抽象代数》课程的首次授课,拉开我校“大师通识课”的序幕。这是“成电讲坛”的升级版。
据了解,2018年“成电讲坛”覆盖面更广、品质更高,举办讲座76场,较2017年场次增加50%,覆盖学生约4万人次。其中,受邀做客的6位诺奖学者中有4位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
同时,学校聚焦领导力培养,构建特色鲜明的领导力培养体系,持续推进并完善“成电栋梁工程”,构建特色鲜明的理工科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加快培养面向新经济、未来技术领域和前沿交叉领域的创新引领型人才。学校领导力教育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
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硕果累累。2018年,学校创新创业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众创空间品牌活动”工作案例获教育部2018年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优秀工作案例。成电学子荣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MBA和网络信息专项赛金奖1项,中关村人才全球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创青春”省赛获8金8银5铜、大赛“优胜杯”。1名同学获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1名同学获全国“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共100名),1个团队获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共50支);1个团队获“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奖”(提名奖)”。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实现新生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新生心理测试三个“全覆盖”,构建了新生朋辈互助工作体系,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学生总体心理素养得到提升,尤其是以“五感花园”为代表的一系列品牌活动,广泛传递了“健康心理,快乐人生”的理念,让学生更快乐、更阳光、更活泼、更自信。
成电学子摘金夺银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2018年2月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电子科大以69个奖项、总成绩100分名列全国第一;在“2013-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中,以273个奖项、总成绩99.38分名列全国第三。
这一喜人成绩是学校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见证,但它不是终点。2018年,成电学子继续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取得骄人成绩:获国际级奖项78项,国家级奖项近200项。本科生在SCI期刊和国际顶会发表论文90篇,其中,中科院JCR一、二区期刊论文45篇,国际顶会论文24篇。
2018年,我校毕业的理工科博士生有62%在中科院JCR一区或二区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发表的一区和二区论文数占毕业的理工科毕业生发表的SCI论文总数的41%;具有“国际水准”的博士毕业生达到了21%;有6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中国电子学会等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提名论文。
在国内外重大学科竞赛中,我校研究生也斩获颇丰,其中,在IEEE国际极限编程大赛中连续两年获得全球第2名、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第一,IMS国际微波年会学生设计竞赛连续两年斩获最高奖。
在榜样引领方面,格拉斯哥学院学生党支部获得“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3名同学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奖,总数居全国高校首位。4个社会实践团队获2018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集体奖、3名同学获得优秀个人称号。
学生的“出口”是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2018届毕业生继续深造率首次突破2/3,达到66.94%,其中出国深造率20.7%,2018届就业率96.62%,较2017届提升0.29%。学校2018年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本科生比例由去年的32.9%提升至34.4%;35人到基层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研究生就业(含升学)人数3636人,就业率97.64%。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加强合作迈向一流
2018年,学校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与国(境)外26个国家(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新签86份合作协议,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资源和良好平台。目前,我校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机构7个,2018年度招生1574人,在校学生总数2342人。
2018年,格拉斯哥学院迎来第二届毕业生,深造率达84.5%,海外深造率达67.6%,受到社会高度认可。配合学校“一流伙伴计划”工作的推进,更多合作办学项目、联合实验室已进入细节谋划阶段,办学规模也从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扩展到博士办学层面。
“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据统计,2018年我校出国(境)留学人数保持在4000人规模,其中,中长期及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项目人数稳中有升,有1324人次参加3个月及以上长期留学项目;181人被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录取,获得国家资助经费约3000万元。全年有2762人次参加短期交流项目,超过1/3的学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
在成电学子走向世界的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也汇聚成电。2018年学校共收到2000余名留学生申请,录取376人,其中本科生79人,硕士研究生92人,博士研究生95人,汉语语言生54人,合作院校选送交换生18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占比达到75.7%,覆盖51个国家和地区。
截止2018年年底,学校在校长期留学生人数为128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03人,硕士研究生458人,本科生265人,汉语言生及学期交换154 人,结构更加合理。
新时代,新作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2019年已经来临,蓬勃发展的成电将坚持立德树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更多精英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成电智慧和力量。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