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以加速度打造科技工作发展新引擎 全力支撑一流大学建设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海光在2019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文:李果 图: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9-02-26 6753

  【编者按】2月21-22日,学校在清水河校区召开2019年学校工作研讨会。2月22日下午,党委学工部、人力资源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7个职能部门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学院先后作了交流发言。新闻中心特将交流报告内容整理出来,逐一发布。本文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海光的大会交流发言整理而成。

b1b366abe7c971a4e0b8d529a821ee9e.jpg

一、形势研判

(一)当下科技发展的趋势

当前,科技发展趋势已经进入到由智能化主导,智能化、信息化、机械化“三化”融合发展的局面,呈现出超速发展、交叉融合、高效衔接的特点。也就是说,国家之间、各个单位之间比的不是速度,而是加速度;更加注重新兴领域融合、行业融合和学科融合;更加强调“原创—应用—推广”效率优先和无缝衔接。

(二)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第一,新布局。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的科技计划进一步整合升级,投入力度逐步加大。

第二,新机遇。国防科研领域的科技资源拓展和渠道重塑。

第三,新要求。高等教育启动了“双一流”建设,一流科研如何支撑一流大学的建设,对高校提出了新要求。

(三)“双一流”建设对学校科技工作的新要求

  1.宏观层面

  首先,科技创新要服务于国家战略,体现一个单位的科技实力和贡献;其次,科技工作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领域、方向和有组织的科研方面,要求高校的科研工作能体现国家意志;同时,科技工作要打造国际交流的一线平台,从平台和氛围两方面,搭建国际一流平台,汇聚国际一流人才,产出国际一流成果。

2.微观层面

结合QS、泰晤士、软科、US News四大排行榜和ESI、学科评估的情况,我们总结了十项科研核心指标,其中关注的焦点是规模、高水平论文、科研奖励、重大项目、社会贡献以及成果转化。

综合形势研判,可以看出:

第一,智能化、交叉融合、国家战略、科研核心指标以及超高速发展是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时代背景。第二,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找准加速度,产出新亮点,是一流科研特色发展、加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问题分析

(一)发展历程

 “十一五”以来,我校每五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学校科技工作的理念在逐步深化与升级,经历了由量的积累到量质并重,再到水平与特色发展、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的历程。科技工作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全面支撑了学校“985”和“双一流”建设。

(二)科研相关指标国内排名

从“十一五”到现在纵向对比,学校科技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认真分析后,学校整体科技实力在“双一流”高校中排在25-28位。

(三)与同类高校的比较

围绕体量、增速和亮点工作几个方面,我们和北航、华南理工、川大、东南大学、西电等学校进行了对比分析。

1.科技经费方面,我们整体规模排名第五,增速居中,和排名最高的学校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2SCI论文方面,我们的规模排到第五位,但增速排名第一,可见前几年我们在论文的措施上还是比较得力的,但是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量上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3.授权专利方面,目前整体上处在第三位,近两年我们的专利增长速度比较快,去年我们在全国高校排名第十位左右。

4.国家奖、重点平台、基金等指标方面,2015-2018年间,电子科大获得了10项国家奖,最多的北航有24项;国家实验室,北航有1个,其他学校都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最多的北航有7个,电子科大有3个;2018年度自然基金,电子科大有218项,川大最多;杰青、优青人才,电子科大是18人,最多的北航是48人;群体,电子科大有1个,最多的川大有6个;前沿科学中心和基金委的科学中心,电子科大都没有。

(四)存在的差距

综合以上指标,我们总结了两大差距。

第一是量不够,主要体现在我们的规模和同类院校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首先是经费规模和同类最高的学校相差将近一倍。其次是基础研究还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自然基金规模和“三青”人才的差距大。再次,国防科研规模和增速还需要提高。

第二是不够亮。我们没有国家一等奖和自然奖、CNS的顶尖论文,缺前沿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重大基础设施,也没有前沿科学中心。

那么,我们找到差距后,如何破题?

针对“量不够”的问题,要找准加速度。这一方面来源于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围绕经费管理、队伍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等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推动交叉融合发展,包括学科交叉,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交叉融合,推进“电子信息+行业”的战略。

针对“不够亮”的问题,要遵循科研厚积薄发的基本规律,有组织、有谋划地开展工作,通过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把奖励层次、文章层次等提起来。

三、工作思考

(一)四年目标任务进展

按照我们的判断,2018年各项指标完成进度达到25%30%,算是平稳发展。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还存在两个问题,在“量”的方面,自然基金、社科基金、“三青”人才和科研经费规模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亮”的方面,自然奖、一等奖、顶尖论文和国防突出贡献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实现突破。

(二)下阶段工作重点

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找加速度,加速推进“双百工程”,大力实施“攀登工程”。

1.“双百工程”

“双百工程”主要是从规模和增量上入手。刚刚提到,学校的科技经费年平均增速是11.5%,排在前面的几个学校大概年均增速在13%13.2%。如果学校要在规模上赶上前几个学校的发展步伐,学校每年科技经费增速要提高2-3个百分点。按照2015-2016年的基数来测算,到本轮四年目标任务期末能实现年度到校经费15亿元左右。

除了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承接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外,我们还要从三个方面找增量。一是拓展新资源,建立100个联合研究平台,建设100个专职科研优秀队伍;二是开辟新方向,推进交叉融合,优化特色研究中心的建设,做好医工融合、文工融合、“电子信息+”;三是激发新活力,通过政策改革和措施制定,用好科研经费,让大家在科研工作中既为国家做贡献,又让自身实力得到提升。

2.“攀登工程”

“攀登工程”是解决亮点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

在成果方面,要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高水平的成果培育计划,重在优势整合力量,拓展报奖渠道;要研讨出台CNS高水平论文的支持计划。

在基础研究方面,要瞄准自然基金突破300项和人才培育,进一步发力,完善基础研究水平提升计划。

在平台建设方面,要加快推进脑信息、电子测试与仪器、人工智能等国家级平台立项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委和目前成立的科创咨询委的智库作用,进一步布局谋划大装置、大设施和科学中心建设。

(李果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编辑:李果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