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州日报》报道我校校友、深圳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女科学家邹月娴教授
文:今日头条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19-03-10 21213

111.jpg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深圳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女科学家邹月娴教授

深圳这座繁忙的现代化都市,有一群女性,她们和男性一样,辛勤工作、默默付出,用专业能力和爱心,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搭建“半边天”。

4年前,邹月娴教授毅然从新加坡回国,投身到人工智能领域,每天从清晨6点工作到晚上12点,用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为祖国科技事业夜以继日。黄捷在去年开始二次创业,用更高品质的镜头语言,为深圳这个“创意之都”增彩添靓;张丽杰等四位女律师倡议成立“律师妈妈团”,在西藏、江西开始爱心助学之旅。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近她们,倾听她们的心路历程。

回国投身人工智能领域

早上8点,深圳的马路仍充满早高峰的人流,邹月娴早已开始了一天的科研工作,这段日子她将在新落成的鹏城实验室,跟来自各地的科学家一起进行鹏城云脑智能交通引擎项目的研发。

邹月娴教授是深圳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女科学家,在今年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有幸对她进行了专访。记者发现,原来在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等一大串耀眼头衔背后,是她长期以来对科研工作孜孜不倦的付出,每天从早晨6点工作到晚上12点,更是一种以我所学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邹月娴是四川人,1964年出生,11岁时跟随父母支边到了西昌。西昌是我国著名的火箭发射基地,邹月娴回忆,那时站在野外,常常能看到火箭发射,“可惜我们那时没有照相机,但那种场景真是令人感叹科技的神奇魅力!”也许正是这种普通人难得一见的科技美景,催生了她对科学的兴趣。

邹月娴中学6年是在西昌一中度过的,当时西昌聚集了大批优秀教师,在老师影响下,她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如今邹月娴年过半百,但每天都是从清晨6点工作到晚上12点,中间只午休时小寐一会。

在电子科技大学,邹月娴度过了本科和硕士阶段,2001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邹月娴开始接触人工智能,她参与了一个名为“用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对抗信号分类识别”的国家科研项目,从此就跟人工智能结下了不解之缘。

取得博士学位后,邹月娴在新加坡从事科研工作。新加坡是一个很先进的发达国家,从政策到环境都很适合学者进行科研活动,但在新加坡工作五年后,邹月娴毅然回国。

“那时候,身边的很多华裔科学家朋友在讨论21世纪中国将要崛起,我突然就有了一种冲动,我要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邹月娴说:“那时我突然明白了1949年大批华人科学家回国参与建设的那种感觉,那就是一种不可抑制的要回来的冲动。也许这就是一种历史使命感吧,我想,终于轮到我可以回来报效祖国了。”

2005年,她从新加坡归国加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被深圳市政府认定为首批地方级领军人才。如今,邹月娴专门从事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信号与数据处理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机器视觉、听觉、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理论及应用研究。她参与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应用的项目研发,今年还将跟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一起筹办深圳人工智能学会。

她感慨地说:“幸好我回国,见证了人工智能时代在我们这个国度开花结果的时代,我的成绩跟我们这个时代大潮是分不开的。我觉得人生就像是向日葵,跟着时代大潮这颗太阳转动。我们要了解过去,要分析现在,才能规划未来。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这个历史机遇,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报道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665749801704882692


编辑:王晓刚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