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视点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改革视点】以科研育人助推新工科建设
文:李果 学生记者 王宏伟 图:蔡雨恒 来源:新闻中心 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9-03-17 12356

  我校科研育人工作和新工程教育改革再出实招!3月14日下午,学校在清水河校区举行“‘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改革专项建设” 工作启动暨报告会。会议发布并解读《关于启动“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改革专项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邀请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杨建宇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做“科研育人-‘卓越成长计划’”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出席会议。

0e1e705cc2b1af3078d87fd221b0e04c.jpg

  为进一步强化科研育人,推进高水平科研支撑一流本科教育,学校启动2019年“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改革专项建设,旨在鼓励和支持优秀科研团队开发高水平的基于项目的本科核心课程群,以交叉融合、系统集成、全过程贯通为主要途径,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构建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教务处负责人在解读《通知》时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科研育人力度和科研与本科教学深度融合,让科研课题有机融入课程体系、融入本科培养方案。

  据介绍,《通知》对专项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项目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入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让学生经历“真实世界”的工程经验,强化学习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二是项目应以优势科研团队为主体、高水平科研实践为核心,将趣味性强和展示度高的科研课题融入本科课程和教学环节,强调逐级递进、科技创新实践性和挑战性,实现“项目”与“核心课程”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衔接融合。学校还鼓励不同学科的科研团队合作开发跨学科(工程)项目,并将跨学科(工程)项目贯穿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

DSC_3927.JPG DSC_3948.JPG

DSC_3958.JPG DSC_3973.JPG

2.png 1.png

  针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强调的“引领未来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杨建宇教授、吕幼新教授牵头并依托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设计了“卓越成长计划”。该计划由有趣的“通关项目”引领关键“核心课程”,切实贯彻科研育人的理念,紧密融合“理论基础+工程训练”,借鉴新工科教育体系建设的国际教育改革最新前沿和先进经验,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本科生提供一个“挑战自我,成就卓越”的成长机遇。其中,“通关项目”筛选了趣味性强和展示度高的科研课题融入本科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未知。“核心课程”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革新,讲授中融入“通关项目”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用以促学、学以致用”。“通关项目”与“核心课程”相辅相成,形成“研教互动,学研相长”的育人模式,达到学生“想学好,能学好”的目的。会上,杨建宇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分别介绍了该计划的整体情况和“全天候微波感知系统”、“基于麦克风阵列的智能信号处理系统”、“无人集群系统”、“智能人机声音交互系统”等卓越通关项目案例。

微信图片_20190317213551.png

8ce15a999e7bc7db04e6f2cf0adfa015.jpg

  互动交流环节,吕幼新教授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凌翔教授就“卓越成长计划”的覆盖面、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的课程匹配等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74ae0b55a8cb32933e586621f145a99f.jpg

  听取大家的发言后,申小蓉感谢“卓越成长计划”项目组各位老师的思考、精心设计与实践。她说,“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改革专项建设工作的启动有利于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希望各个学院和成电的老师们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和研究,在专项建设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让同学们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未来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各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各学院有关优势科研团队、教学关键岗位已聘人员和来自于各学院的老师参加会议。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