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月13日,为期三天的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成立五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基础与前沿科学论坛在沙河校区通信楼落幕。活动期间,3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基础院,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化学化工”等前沿科技领域,分享交流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学进展。
基础院院长王志明、党总支书记饶渐升,王曾晖、张妍宁、崔春华、巫江等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
在4月11日的论坛开幕式上,饶渐升代表基础院欢迎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王志明介绍了基础院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建院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王志明说,基础院作为电子科技大学基础研究的学术特区,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前沿高地,助推我校理科实力提升。基础院每年举办1至2次基础与前沿科学论坛,旨在搭建海内外基础研究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休斯顿大学任志峰教授、中科院物理所丁洪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张华教授、北京大学王楠林教授、格里菲斯大学赵惠军教授等20余位APS会士、国家杰青、长江等知名专家学者。同时,依托本次活动还举办了电子科技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基础与前沿科学分论坛,邀请到了10余位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在3天的论坛活动中,各位专家学者为师生带来一系列精彩报告。
休斯顿大学任志峰教授作为热电领域知名专家,介绍了先进高性能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一类具有超高热导率的单晶材料砷化硼,该材料的室温热导率远优于传统导热金属,对于解决当今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科院物理所丁洪研究员介绍了通过多能带作用而具有等价p波超导单质材料的新途径,这一途径开辟了研究和操纵马约拉纳零能模的新方向,并将该领域的研究从复杂的量子器件领域带入到简单的量子材料领域。
香港城市大学张华教授重点介绍了在纳米材料中晶体相的控制,实现新的晶体相的合成。他不仅展示了纳米材料晶相控制在催化、医疗等方面的工程应用,也提出了晶体相异质结等新的概念。
北京大学王楠林教授首先介绍了固体光谱的物理基础和测量技术,随后分享了在利用强场超短脉冲激光激发对高温超导体开展的超快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方面研究工作。
格里菲斯大学赵惠军教授在报告中提出通过理论计算指导实验,合成高效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思路,打开非贵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的催化活性,并通过实验论证了一系列高效非传统非贵金属催化剂,为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基础院成立于2014年6月,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与前沿学术高地,在物理学、材料科学、数学、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形成世界一流或先进水平的研究方向,支撑与我校工科相匹配的理科建设。经过5年的发展,基础研究领域杰出人才汇聚效应明显,已由建院初期的2名专任教师发展到28名全职教授/研究员(含外籍3人,40岁以下占80%),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国家级科技项目22项,已发表SCI论文700余篇,其中Nature Catalysis、Advanced Materials等高水平期刊论文43篇,ESI高被引论文40余篇。
本次论坛拉开了基础院成立五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序幕,4-6月基础院将陆续开展多场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校内师生在相关领域的交流、学习和研讨,共谋学校基础学科建设和发展。
编辑:李果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