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阐释中华文明历程与文化自信
文:谢欣桐 余志齐 卜一珂 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9-05-17 5302

  “我们要对中华文明有起码的了解和尊重。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最深层基础。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将会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5月13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教授做客成电讲坛,从考古学的视角,带领成电学子了解古代文明历程、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001.webp.jpg

考古以发掘人类历史为神圣使命

  考古就是找宝贝吗?这实际上是对考古的很大误解。孙庆伟说,考古学不等于挖宝鉴宝,它与史学密切相关,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简言之,考古以决今,考古学以发掘人类历史为己任。

  回顾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历程,孙庆伟指出,从梁启超的“史学革命”到王国维的“史学新证”,从顾颉刚的“破坏之后得有新建设”到傅斯年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从李济追寻“中国文化的开始”到苏秉琦“六十年圆一梦”,20世纪以来中国的考古学早已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与近代中国的跌宕起伏和救亡图存深深地缠绕在一起。考古学饱含着中华优秀儿女探寻文明荣光和民族自强的艰苦卓绝。

中华文明演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孙庆伟指出,文明就如道路,不同的道路,便对应着不同的结局。道路不一样,文化自然也是不同的。不同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也有不同,例如,在发源于内蒙古的红山文化中,人们把好的东西都留给了神权,大兴祭坛,君巫合一,盲目追求毫无功用而浪费社会资源的玉器。这种文化便势必会妨碍社会的进步。

  而在中原地区,人们改变了无节制的祭祀行为以节省资源,最终形成了大一统的封建世俗政权,这种文化便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宗教势力屡次被革命者作为一种工具,如刘邦斩白蛇起义、陈胜鱼腹藏书等,神权与君权已然逐步分开,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对比红山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不同,孙庆伟形象幽默地总结道:“中原人善于养猪,背后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红山文化崇尚玉器,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最后,养猪的文明打败了玩玉器的文明,这是实体经济打败了泡沫经济!”

  在后来的发展进程中,中原文明也发生了蜕变,从神权到君权再变成了礼乐文明,比如鼎的产生标志着政治传统的继承,而鼎的寓意实则是对德的推崇。纵观不同历史文献,“鼎”字时常出现,如《史记·封禅书》有“秦灭周,周之九鼎入秦”的记载;《水经注》有“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现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的记载。

文化认同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预言“21世纪是中华文明的世纪”。孙庆伟说,“同学们要对中华文明充满自信,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妄自菲薄。”结合同学们十分关注的中美贸易摩擦,他指出,要理解中国和美国的战略冲突,必须深入了解两个国家的深层文化。

  他十分推崇北京大学苏秉琦教授晚年写过的一篇重要著作《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该著作系统梳理了中国从“古国到方国再到帝国”的三部曲以及“原生型、次生型和续生型”的三模式。在孙庆伟眼中,这部著作“迄今为止没有什么作品能超越”。

  随后,他引用著名学者陈来教授的观点,认为中华文化强调“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他指出,“中华文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作为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在历史上出现。”

  最后,孙庆伟从文化层面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并强调,“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最深层基础。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将会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同学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扬中华文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本场成电讲坛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承办。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