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丽成电·师德之美】曾辽原:做引路者 让学生与区块链长相厮守
——记2018-2019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得主、信通学院曾辽原副教授
文:学生记者 余志齐 图: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9-06-03 8635

  编者按: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在成电,广大青年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常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认真上好每一门课。日前,学校2018-2019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落幕,经过现场讲课竞赛,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出了6个一等奖。新闻中心将推出一等奖获奖老师系列专访,分享他们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展现他们在教书育人中闪亮的师德之美。


  “生活处处是坑,处处皆是‘财富’。从今天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挖矿。”开课之初,站在讲台前,曾辽原总是这样充满激情又幽默地说,大手一挥,好像拨开了那上方笼罩的迷雾,把区块链展现给学生看。

1.jpg

  从课内到课外,他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从幻想到实践,他带领学生把区块链带入课堂;从整体到局部,他指引学生学习和科研的方向。

  曾辽原说:我只是一个引路者,踮起脚尖努力向前展望,然后告诉我的学生,也许你们应该到那去。

充当学生与区块链之间的“媒婆”

  “一节课90分钟,一门课一学期,结课之后我无法陪伴学生了,但我希望区块链还在。我所想做而能做的就是做一个‘媒婆’,在课内把区块链尽可能美好完整地展现给学生。之后的日子,让学生与区块链去慢慢处,慢慢谈,慢慢厮守。”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曾辽原这样认为。

  区块链是一块常学常新的前沿领域。关于对区块链课程和一般课程的认识,曾辽原说,基础课程往往是“学了再用”,学生不管是否有兴趣都得学,只有学了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不同领域中去使用相关知识,如果不使用,就会遗忘或者等于没学。

  而“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不同于一般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前沿课,是在“用中去学”。这个领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知识更新与技术迭代,单纯讲述知识难免有些纸上谈兵,还会让学生觉得区块链干瘪无味。只有让学生对区块链感到兴趣,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探索,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因此,曾辽原将这门课程设计为三部分:区块链基本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区块链形成全面认识;对于区块链具体应用的技术分析,让区块链由抽象到具体,使学生知道区块链与生活密切相关;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创新使用区块链,让区块链走下神坛,告诉学生区块链是能够创新并为我们所用。

  每一天,曾辽原都会把当天关于区块链的热点问题或者新闻评论分享到学生微信群,让有兴趣的同学自主学习。从《人民日报》社评到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原理,从市场的起伏到新兴产业的崛起,一个个关于区块链的生动案例,给同学们揭示了区块链的蔚然蓝海。

  “走,今天我们一起去挖个矿!”课堂上,曾辽原的幽默语录层出不穷。之前,对于同学提出的疑问,他在课下认真考证了许多文献,才最终进行了解答;同样的教学内容,他却坚持每次重新备课,争取每次都有改进。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负责认真的纯正师风,都是曾辽原课堂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

曾辽原2(1).jpg

  曾辽原自豪地说:“当看到有学生通过我的课堂,真正意识到区块链的战略价值和广阔前景,当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见区块链相关新闻,多停留一下,甚至愿意花费一生去探索时,我觉得自己无比成功。”

用区块链原理设计一套课程考核制度

  虽然区块链领域的热点问题很多,但光是看神仙打架,未免有些有心无力,成为一个与区块链好像还是隔着一层大门的旁观者,可能会逐渐丧失热情。

  所以,曾辽原的课程有个固定作业,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区块链不能被篡改的优点,设计出一套课程平时成绩的考核规则。如果切实可行就会予以采用,成为真正的规则。

  在学生们的作业中,规则多种多样:给出勤率高的同学奖励一颗“成电币”,给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扣除一颗“成电币”,给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奖励一颗“成电币”,控制成电币的总数量以及流通,“成电币”多的同学的平时成绩加分……

  在上课之初,本来有一部分同学参与课堂并不积极,还是觉得这门课抽象无趣。但有了这个作业以后,大家一起制定规则,一起讨论利弊,课堂氛围热火朝天,老师的课堂便好像成了老师和同学的共同课堂,既做到了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又提高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一举多得。

  如今,这样的创新课程已经在许多老师那里得到了推广,当看起来好像能够搅动风云的区块链成为了课堂里真真切切的一部分,同学们关于区块链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入。

  而这样的创新实践背后,离不开曾辽原对于课程设计的不断探索。在设计之初,这样的作业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反对,认为评价用“币”有些功利色彩。曾辽原于是运用自己的区块链相关知识,对作业内容进行不断修改,这份较为符合大多数人心意的创新作业才最终成型。

  让曾辽原更加欣喜的是,部分同学不止于课堂上的创新作业,把区块链知识尝试运用到更多地方更多领域去。从电子科大的学生综合评价,到食堂满意度的评定,学生自发而主动地运用区块链知识到生活实际中,给了曾辽原不断改进和创新这门区块链课程的动力。

教学相长在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课下,曾辽原也为同学们提供指导,给学生解答了许多关于学习和生活态度的疑惑。

  他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和科研两者没有太大联系,想要同时搞好是一件花费精力的事情。而在他看来,这两者其实相辅相成。

  传统学习是“自下而上”,先学基础知识,再不断提高,最终应用到某个领域;而研究性学习是“自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第一步是问题导向,例如半导体、镀膜可能会用到化学知识,电路设计可能会用到电子基础课程,参数的更改可能会用到微积分课程,便对这些课程有了疑问和兴趣。

  第二步是浸入式学习,研究半导体时,要根据需要用到的知识再去学习相关基础课程,就会对它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第三步是不断试错,刚开始肯定也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需要即时调整自己的方法和心态,勇于试错,长此以往,才会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科研模式,科研和学习相辅相成,最终成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每周,曾辽原都会抽出部分时间和一些同学“喝咖啡”,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同时也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和解决面对的问题。

  曾辽原关于教学的观点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一次知识的传递过程,都会对它形成不同的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都可能会成为灵感的源泉,这也是他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动力。

  他说:“教学相长,本就是一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


编辑:李果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