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6月3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举办五周年院士高峰论坛,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陈润生、徐宗本、郭光灿受聘成为电子科大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青年教师学术导师,以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发展。
同时,围绕“聚焦国家基础研究战略,筑梦世界科技创新前沿”的论坛主题,3位院士祝世宁、陈润生、徐宗本作了学术报告,介绍了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思考与展望。
徐宗本院士:
从“可以用”到“很好用”
人工智能亟需重大技术变革
作为我国著名数学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徐宗本接受了成都发布—成都晚报记者专访。他表示,整体而言,成都非常关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首先,成都有明确的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思路,在战略、定位上与其他城市不太一样。同时,成都具备良好的城市竞争力,快速地聚集了一批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研究的科研人才,这为持续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某些方面,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国内还是走在前列的,大数据应用、医学成像、精准医疗等领域都做得比较好。”
徐宗本表示,得益于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人工智能突破了“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成为当前十分热门的领域和话题,但从“可以用”到“很好用”还存在诸多技术瓶颈,亟需重大技术变革,其背后的本质仍然是回答好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大数据计算的基础算法等数学问题。他认为,AI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必然会影响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看,数学与AI交互作用的本质是提倡“模型驱动”与“数据驱动”相结合,这种结合具有巨大潜力。
陈润生院士:
大数据为疾病治疗
提供前所未有可能性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陈润生认为,生物医学已进入可计算、可测量、可建模的大数据时代,推动了精准医学的发展,为疾病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也将使医学走上从诊断治疗为主到健康保障为主的本质变化。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于精准医学时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人工智能要在其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必须获取丰富知识,向真实的脑结构和运行机理学习。
新闻多一点
这个研究院牛
记者了解到,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成立五年来,汇聚了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不断强化基础研究氛围,打造基础与前沿学术高地,支撑与学校工科匹配的理科建设。目前,该院已经汇聚了一支由50余名高层次人才组成的研究队伍,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国家级科技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700余篇,其中Nature Catalysis、Advanced Materials等高水平期刊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0余篇。
编辑:陈伟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