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视点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工科教改•跨学科项目课程】跨界创新很奇妙:《工程创新与设计》举行学生作品展
文:“工程创新与设计”课程组 图:陈博文 来源:航空航天学院 时间:2019-06-12 8993

  【编者按】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重要的时代命题,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是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引领型人才并在电子科大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近年来,航空航天学院按照教务处的部署,充分利用航空航天的跨学科、高新技术综合集成应用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立足创新引领型精英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成电风格航院特质的现代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学院组建了跨学科教学团队,围绕问题、思维、能力和素质培养主线,以CDIO为参照,逐步建立和丰富了适应新工科的培养体系,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基于项目的大一课程、挑战课、挑战性实验课等系列创新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强力推进“三全育人”,形成了新工科的培养生态图。通过《工程创新与设计》作品的征集、评选,展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激励师生参与,努力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好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引领人才培养奋进之笔。

2.jpg

同学们作为“商家”向“买主”——数学学院副院长荆燕飞“推销自己的“产品

  试想一下,如果给大二本科生800块钱,让他们组建一个虚拟创新创业团队、策划并实际完成一个项目、创造一个产品,那么他们会做什么、怎么做?6月6日中午,在清水河校区研究院大楼一楼大厅,《工程创新与设计》课程迎来了检验学习及实践效果的重要时刻,航空航天学院、信软学院、英才学院共120名同学21个任务组,提交了他们的“答卷”。

  这些“答卷”不是通常意义的卷纸,而是稀奇古怪、形态各异的“产品”,例如:神奇的手机壳、魔力水杯、智能门窗监控系统、声纹识别系统、共享单车夜灯、电动刷瓶器等。为了“叫卖”自己的创意和产品,同学们还设计了拉风的易拉宝、炫酷的展板以及各种展示方案。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赢得“买家”的青睐。而这些作品的“买家”,正是课程组的授课老师们,老师们要通过同学们的“产品”和讲解打分,从而给出相应的成绩。

  这门由航空航天学院本科专业首席徐利梅教授领衔,列入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课、电子科大核心通识课的新工科创新课程《工程创新与设计》采用的是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也采用了“Design and Deploy”的思路,即面向真实工程的导向。

  人人矿场&BHP联合创始人芮雄,成都陌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露作为“买家”出场,成都高新区负责“双创”的创新处周彬处长、代自强处长也受邀来到现场体验电子科大同学的奇思妙想。公共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信息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也被本次活动所吸引,共同参观分享。

1.jpg

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李辉颁发“创业导师”聘书

  在作品展示与交流环节,评价专家分为两组,分别是由经管学院宋艳教授为组长的商务组和由空天学院李波教授为组长的技术组。两个评价组对作品进行了交叉评价。经过“路演”训练的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向专家传递了最有效的价值。而“路演”技巧这种跨界能力培养正是这门课的特点之一,正因为如此,这门创新课对同学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3.png

专家现场评分

4.png

学生作品展示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评分,最终有三组作品获得2019年《工程创新与设计》作品展金奖。分别是:英才学院郭洪铖、刘思言、和冠臣、廖金宇、付明浩、王雪、李锐等七位同学设计的“Pro Shell”;航空航天学院张贵平、林暄博、阳靖、袁泽坤、吴祺煊、潘德堂等六位同学设计的“车载智能除霜系统”和刘佳辉、姬学斌、铁嘉麒、袁诗意、毕佳等五位同学设计的“电动刷瓶器”。课程组老们在现场对三组创新作品进行了颁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得到了企业界的支持。

5.jpg

金奖作品“Pro Shell”小组合影

6.jpg

金奖作品“车载智能除霜系统”小组合影

7.jpg

金奖作品“电动刷瓶器”小组合影

  本次作品展是在教务处跨学科课程群计划支持下的跨学科学习和指导,是反映航空航天学院深入推进“新工科”教改的一个侧影。李辉表示,面向新经济,传统的高等工程教育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界都在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目标是培养面向未来的工程师。《工程创新与设计》采用跨界思想,将工程设计与创新和实际项目进行融合,积极探索与新工科建设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经过三轮授课实践,课程形成了“双粒度、三维度”的评价体系,按“个人”和“团队”两个粒度进行考评,不仅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考评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评;从“商务”、“技术”、“企业”三个维度分别评价,以检验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市场认知能力。

8.jpg

  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透过这个围绕课程的作品展示活动,可以体验到电子科大的新工科教改正逐步深入,《工程创新与设计》只是电子科大新工科教改的一个案例,还有更多的创新课程已在实施。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批又一批拥有创新思维、敢于跨界、引领未来的工程师将会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