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天下成电人】朱键:抚平学术与技术之间的鸿沟
——专访香港校友会会长、成电1979级校友朱键
文: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王翔 卫道鸿 合作发展部 图: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合作发展部 时间:2019-07-07 13421

  “善于跨越科学与技术的鸿沟!”这是1979级校友朱键对自己的定位和期许,也是他的导师、2016年埃里克·萨姆纳奖获得者李硕彦教授最欣赏他的地方。李硕彦教授曾评价他是“把学术转变为工程技术的优秀人才”。

  朱键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员、网络编码(深圳)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他既是“代数交换”Cut-through技术的发明人,也是Algebraic Switching Fabric关键技术的首创者。他不仅是网络与通讯技术资深专家,还是该领域的投资人和合伙人。他的梦想就是:加速通信科技转化,让通信技术惠及千家万户。

【校友风采】朱键.jpg 

“我从小喜欢无线电,父亲说那你得考成电”

  朱键从小就喜欢无线电。他说,这是因为自己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在电力系统工作的父亲的影响。父亲常给朱键讲一些无线电、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这种“启蒙”教育,在朱键的兴趣形成的关键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喜欢琢磨无线电收音机,梦想能自己搞出无线电发射和接收系统。他还动手做过“航模”,使动手能力有了很好的锻炼。他说,“那时候捣鼓无线电不像现在这样方便,现在你想玩,可以自己买一些器件回来,但那时候,全要靠自己设计、自己制作。”

  有一次,他父亲比较正式地问朱键:“你以后上大学的时候,想做什么事情呢?”朱键说:“当然是学计算机或者学通信啦!”他父亲很肯定地说:“你要喜欢这个,那就得去成电了!”那是朱键第一次听到“成电”的名字。

  当时,他并不清楚以后要学的具体内容,但他很清楚地知道:“我要上的大学,就是成电。”因此,高考的之后报志愿,他没有过多考虑成绩是高还是低,就直接报考了成电,并被成电无线电技术专业录取。

  静静的沙河给朱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沙河水平时是很清澈的,河道两边是两排高大的梧桐树。只有在下大雨的时候,沙河的水才会变得浑浊,真的成了‘沙河’了。”他说,每天早上,沙河边上都有很多晨读的学生。

  朱键没有晨读的习惯,但他曾多次与同学在这里聊人生,如今也成了美好的回忆。他以前住的宿舍现在已经不在了,但如今,每当回到沙河校区,看到一草一木,他都依然觉得很有感情,尤其是看到学校里的梧桐树。

  在他的印象中,成电的学风很好,大家学习都很认真。这种氛围,让他十分受益。本科四年,他收获很大。临近毕业时,他开始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这时候,他发现,“直接毕业了去工作,好像不应该是我的人生。”虽然那时候他对未来还不清楚,但他直觉到,“只有本科的这点东西,不是我所要的。”于是,他选择了继续在成电读研。

被“长城”点将,成功研制国产第一台2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

  1986年,朱键硕士毕业后,被原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总经理王之看中,直接录用。说来也巧,正是在这一年,王之从电子部计算机管理局局长的位子上“下海”担任中国计算机发展公司(1988年更名为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总经理。

  “当时长城计算机太火了,大家都想去长城工作。”朱键说,“我虽然也很喜欢计算机,但我当时学的是通信。所以,我不知道王之看中了我哪一点!”后来,王之告诉朱键:“我大胆预言,计算机这个热潮过后,必然是通信的黄金时代。你就是学通信的,很合适!”

  朱键说,“长城对我的重用,既是对我个人的欣赏,更是对成电的信任!”在长城,朱键被直接点将、委以重任,组建通信技术研发团队,“从零到一”地把长城的通信业务板块做起来。这对长城而言,是一步前瞻性的谋划部署;对朱键而言,也是人生中的一大挑战。

  对于新成立的通信技术研发团队,长城甚至都没有任何经费的预算限制,换句话说,“你要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朱键当时才20多岁,但他魄力十足,很快就组建了一个40多人的研发团队。

  不到2年时间,他们就做出了长城的第一款512门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不久,又研制出2000门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也是国产第一台2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当时,华为和中兴还在做模拟程控交换机,而长城从一开始就定位在数字程控交换机,可以说要比华为和中兴领先一代。

  从技术指标来看,朱键主持研发的2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在世界上也处于先进水平,这是十分令人感到振奋和自豪的。然而,这款十分先进的产品,却在市场上并没有留下辉煌的印记,而是遭遇了“滑铁卢”。

  “关键就在于市场!”朱键说,“当时一台模拟交换机每条线是300-500元,而我们搞出来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一条线是800-1200元。价格差距太大,市场推不开。如果我们当时充分考虑到市场因素,可能现在长城已经是和华为、中兴齐名的中国品牌了!”

  长城的2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诞生之后又过了两年时间,华为和中兴的同类产品才问世。1990年,中兴推出“ZX-500数字时分程控交换机”。但由于中兴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因此,该产品大规模走向市场,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

  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回顾这次经历,朱键总结说,“那时候太崇尚科技,只追求指标的先进性,而没有考虑到市场的接受程度。”此后,他做任何一个系统,都要兼顾技术和市场。

考取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一口气申请4个美国专利

  在长城的实践磨练,让朱键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他决定去美国波士顿大学读博深造,并顺利拿到了Offer。但当时办理出国手续很耗时间,以至于错过了波士顿大学开学的时间。他只好推迟一年再找机会。

  在这一年,他没有闲着,而是自己创立了一个公司,取名为“天天通信”,主打产品是智能电表。“我父亲在电力系统工作,我就想,能不能用我学到的知识,为电力系统做一点事儿。”朱键发现,当时所用的电表还没有智能化,准确度和效率都比较低,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因此,他利用这一年时间,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针对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和“痛点”,“量身”打造了一款智能电表。没想到,试用效果很不错,因此,这款产品很快在电力系统推广开来,而且可以替代国外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约外汇。

  在做智能电表的同时,他也在关注和谋划留学深造的事情。他觉得,香港距离更近,干脆去香港深造吧。之所以选择香港中文大学,是因为该校的信息工程专业与他的老本行很贴近。

  “我刚到香港的时候,大陆去香港的留学生还很少,整个大陆到香港念书的学生也就几个或十几个,成电到香港念书的人就更加屈指可数了。”朱键说,“香港中文大学的信息工程系,来自大陆的学生只有我一个人。”

  本来,他还有一个免试到成电读博的机会,导师是李乐民院士。但他最后决定去香港开开眼界,于是不得不放弃了。但李乐民院士并没有责备他,而是欣然为他写了推荐信。“我一直十分感激成电,感谢李乐民院士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朱键说,“成电不仅培养我,而且在关键的时候,给予我莫大的支持。”

  在香港中文大学期间,朱键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一口气申请了4个美国专利。朱键说,“由于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如果我参加毕业答辩,就等于把专利内容公开了,于是我申请推迟答辩。”

  其实,在申请专利的时候,就已经有投资人找上门来联系他转让专利了。博士还没毕业,投资人就成立了Terapower公司,把朱键的4个美国专利转化成了技术和产品——“代数交换芯片”。博士一毕业,朱键就成为了Terapower公司的高级工程师。

  “代数交换芯片”相关技术后后来卖给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所,被用来做高端交换系统。朱键至今还保留着一套“代数交换芯片”,作为对这段人生经历的永久纪念。

“科学与技术之间有鸿沟,但也有通途”

  在香港中文大学期间,朱键有幸投师世界级科学家、数学家、代数交换与网络编码理论的创始人李硕彦教授门下。如今,李硕彦教授已经成为了成电的“特聘讲座教授”,2016年荣获IEEE ERIC E. SUMNER AWARD(埃里克·萨姆纳奖),是亚太地区首次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之一。

  在李硕彦教授的指导下研究“代数交换”时,朱键曾提出一种名为“直通转发技术(Cut-through)”的交换技术,刚开始,李硕彦觉得这个方向有些天方夜谭,但李硕彦深入了解后对朱键的想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夸赞他“很聪明,竟然有这样好的想法。”

  这件事之后,李硕彦教授给了朱键一个评语,称赞他是“可以把学术转变为工程技术的优秀人才。”李硕彦认为,学术与工程技术有一个鸿沟,而朱键的特长就是能够把学术与工程技术结合起来。

  “学术的东西在理论上行得通就行,但在功能实现上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朱键说。以人工智能为例,他分析道,人工智能的理论出现已经很早了,但直到最近才火热起来,为什么?因为以前的计算能力跟不上,而人工智能是很以来计算能力的。只有当计算能力足够强大,才能支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博士毕业之后,朱键顺理成章地进入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工作。该研究院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个全资研究机构,相当于大陆的“独立研究院”,其主要职责正是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

  回顾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朱键觉得,这个过程是自己不断尝试、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要抚平科学与技术之间的鸿沟,即便无法抚平,那么,也要架起一座桥梁,让科技更加迅速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