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爱国情 奋斗者】何逸文校友:根扎得越深,成长得越快!
——“基层就业校友母校行”活动(八)
文:王旭 何芷清 谢雪霞 来源:电子学院 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9-10-06 9795

  从2019年7月毕业到现在,何逸文到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科创和新经济局工作已经有三个月了。这三个月,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如果说,以科研工作者的身份为“中国芯”贡献力量是做“栋梁”,那么他现在主要负责招商引资则是甘愿做“桥梁”。

何逸文校友 (2).jpg

  9月25日下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届校友何逸文应邀回到母校,分享了三个月来他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故事和感悟。他说:“国家鼓励我们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能为成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贡献,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在成电读书期间,他就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大一那年,他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拿了满分,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双百学霸”。本科毕业,他以优异成绩保研本校深造。研究生期间,他依然是典型的“学霸”,进入业内知名企业的高薪职位毫无悬念,但是,真的到了毕业季,他却选择做一名选调生。

  “学霸”当了选调生,是大材小用吗?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吗?何逸文从没有这样认为过。科创和新经济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线部门,这里正是他发光发热的地方:评估高新企业社会的价值,引进企业、对接服务、引导发展……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可以“等闲视之”的。

  有一次他去上海谈业务,早上八点出发,中午十一点多到达。简单吃了个便饭,就去一个企业沟通了两个多小时,紧接着又去另外一个企业谈了两个小时。看到时间还早,晚上七点前他又飞回成都。最忙的时候,他一周要接待十几个企业。他说:“看着自己服务的区域从不毛之地变成高楼大厦,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满足感。”

何逸文校友 (3).jpg

  公务员的作息时间名义上是“朝九晚五”,但他很多时候都是“朝八晚十”。他说,“在基层工作,真的要做人民公仆,心中想的永远是自己服务区域的群众能不能发展致富,洽谈引进的企业能不能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工作半年来,他深刻地领悟到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有多么重要。他说,正是读研期间对微电子领域的刻苦钻研和广泛涉猎,才使他能够比较清楚地判断一家企业或一个项目的发展潜力。“这一点,要归功于母校的悉心培养!”他感激地说。

  在产业部门工作,除了报表制作、数据分析,他还要深入调研、制定政策,对接企业、服务企业。如何说服大企业来到当地投资成了何逸文时刻面临的一道难题。在与企业沟通时,他总是做足功课,分析在成都高新区投资的优势条件和市场潜力,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学霸”的刻板印象。

  “工作后,我才认识到,说话是一种艺术。”何逸文强调,在大学期间就要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新四会”能力,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会成为步入社会后的一大笔财富。同时,我们既要有写作的“内功”,也要有交流沟通的“外功”,内外兼修,才能得心应手。 

  基层工作并不轻松,甚至充满了挑战。但在他看到了所服务的地区逐步发展起来,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他鼓励师弟师妹,基层是一个很大的舞台,根扎得越深,就成长得越快。实现中国梦既需要“栋梁”,也需要“桥梁”,而他,甘愿以“栋梁”之才做好“桥梁”。

 

  相关链接:

  “马兰花计划”是我校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计划,旨在落实好国家关于做好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的相关要求,大力引导我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大舞台”建功立业,为地方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撑。该计划以国家层面重点引导的基层项目(包括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征兵等专门项目)以及去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地方基层项目为依托,通过氛围营造、榜样教育、政策激励、跟踪关怀等措施,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扎根西部、扎根艰苦边远地区,像生命力顽强坚韧的马兰花一样,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地方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活力、做出贡献。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