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爱国情 奋斗者】伍治帆、肖潇校友:基层天地阔,青年应有为
——“基层就业校友母校行”活动(十一)
文: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肖洁 图:外国语学院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9-10-10 9744

  伍治帆和肖潇都毕业于电子科大外国语学院。伍治帆2015年毕业于日语专业,肖潇2017年毕业于英语专业。他们看起来很不同,但他们的选择却是相同的——都去了基层。

  伍治帆毕业后先入伍,后考入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就职于政法委宣传中心,现在被选派到四川省简阳市新市镇农场村驻村扶贫;肖潇毕业后就到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至今。

IMG_1260.JPG

  9月29日,在母校建校63周年之际,他们都回到清水河畔,与学弟学妹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选择。伍治帆讲述了在基层的精彩,而肖潇则做起了黔南的“宣传员”,告诉师弟师妹放下“穷山恶水”的想象,亲自来黔南体验“青山绿水”的舒适。

  伍治帆对基层工作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他毕业后,先去了部队基层,在南海舰队某部一线工作。他说:“我刚到部队的时候,只是因为对大海好奇。”

图2.伍校友向百姓宣传惠民政策.jpg

  在南海执行过任务,经历过风云变幻,经历过大风大浪,伍治帆对这份事业的神圣和艰辛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曾与惊涛骇浪搏斗,“航船不断跃出水面,又狠狠地砸入浪中”;他也静静地欣赏过大海的宁静,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

图1.伍校友规划集体产业,正在进行项目选址.jpg

  由于在部队的出色表现,尤其在演讲比赛中表现优异,他被调至部队的军史馆做解说员,也负责相关的宣传工作。后来,他与大海告别,考入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宣传中心从事宣传工作。不久,就被选派下基层扶贫攻坚。

  肖萧的经历并不曲折,他毕业那年贵州省委组织部来校揽才。他积极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直奔主题,经过考试选拔进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IMG_1264.JPG

  “试问黔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起草文件、筹办会议、活动组织……基层的工作很丰富,很多时候肖萧都忙得团团转。但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高度的认同,因为他已经对这片热土有高度的认同,他说:“我老家在湖南,但我现在已经成了贵州人。”

  说起基层,很多人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印象。一种是“世外桃源”,民风淳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处融洽安宁;一种是“穷山恶水”,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基层公务员“约等于没有太多悬念的未来”。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基层。

  “大家看,这是政府主导的安居工程。每一座二层小楼,都有120多平米,精装修,可以拎包入住。猜一猜,农民只需要交多少钱?不超过1万元!”伍治帆介绍了政府给农村提供的许多扶贫政策,也介绍了自己发起成立的乡村“少年宫”以及为乡村建设所做的其他项目。他说,“脚底板粘上泥土,才会脚踏实地。”

  “为什么做这些事情呢?”肖潇补充说:“其实,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群人、一代人的选择。有一位博士扎根贵州已经五年了,他始终吃在村里、住在村里,真正和村民打成了一片,让我们十分佩服。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实干,有他们与贫穷落后作斗争,我们才对全面小康、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

  伍治帆对比了在象牙塔里学习和在基层实干的区别和联系,并鼓励师弟师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基层大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肖潇介绍了贵州黔南“县县通高速”的交通便利,“平塘天眼”“都匀毛尖”“红色圣地”“亚洲磷都”“地球绿宝石”等5张“名片”,以及大数据等高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他们邀请师弟师妹亲自来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也期待有更多成电人在基层扎根开花、干事创业。


  相关链接:

  “马兰花计划”是我校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计划,旨在落实好国家关于做好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的相关要求,大力引导我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大舞台”建功立业,为地方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撑。该计划以国家层面重点引导的基层项目(包括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征兵等专门项目)以及去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地方基层项目为依托,通过氛围营造、榜样教育、政策激励、跟踪关怀等措施,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扎根西部、扎根艰苦边远地区,像生命力顽强坚韧的马兰花一样,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地方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活力、做出贡献。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