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社会科学报:大数据为思政教育创造良好机遇
文:中国社会科学报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19-10-14 2617

QQ截图20191012141226.jpg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端学术论坛”近日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研讨。与会学者梳理总结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和取得的成绩,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出建议。

电子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认为,当前,中国正大步迈入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路径和生态也随之发生新的变迁,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把准网络育人之脉、做好立德树人新章,才能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邓纯东表示,思政课教师要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要注重把握互联网信息对学生的深入影响;要关注国际国内时政要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阐释;要对国家发展重大历史问题进行甄别,对社会热点问题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不断提出问题与看法,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

谈到网络空间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及对其的引导路径,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提出,网络空间大学生思想活动具有不同于现实场域的表征,主要表现为思想热点的流变性、思想节奏的快捷性、网络情绪的波动性和思想观念的易变性。对此,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会在碎片中整合,增强战略定力;在多样性中突出主导,增强思想引领;在多变中把握方向,坚定理想信念。

北京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认为,推进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要深入把握数据的生成规律,对有用信息进行筛选,增强对虚假数据的辨别。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大数据观和数据意识,提高对数据的处理水平,掌握数据的运作逻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不断推进大数据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链条式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面临大数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转换、价值域转换、教育问题域转换等课题。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认为,意识形态在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表述方式不同。网络融合发展的态势符合国家发展方向,要通过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思想理论的供给力,来增强网络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建华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双向共生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是师生彼此之间的责任、关怀和人格感召,而构建这种伦理关系的主要路径是回归教学的教育性价值。

会议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协办。

报道链接:

http://sscp.cssn.cn/xkpd/xszx/gn/201910/t20191009_4980797.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