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物名片:曹忠旭,中共党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7级硕士生,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作为学生主研,参与教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Nature旗下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发表论文一篇,以第一作者在光学领域国际顶级会议CLEO和通信领域国际权威会议ICOCN上分别发表会议论文一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
勤奋刻苦,“寝室我是不熟悉的”
“这个项目的实验进展,要求必须去利用很多休息的时间去完成,所以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会尽力利用每一分可利用的时间。”刚刚过去的“小长假”,曹忠旭没有休息,而是待在实验室为项目紧锣密鼓地奋战。
在大多数人利用假期去追寻诗和远方时,埋头在实验室里与精密的测试系统和复杂的数据较劲,进行一天10多小时的实验。像这样的的情况,曹忠旭早就习以为常了,他说:“我很少拥有假期,甚至寝室对我来说,也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我其实是不熟悉的。”高水平的研究,往往任务重、时间要求紧,曹忠旭几乎将自己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实验室的实验、图书馆查阅文献和书桌前的一次次推演上。
常常,一天里,曹忠旭从8点钟进入实验室开始,到晚上11点钟,一心扑在项目进展上。提到每天工作计划的时候,他说“有时吃饭的时候也在挂念着实验的进程,一吃完就迫不及待的去实验室验证想法,”。这份勤奋刻苦让曹忠旭日积月累,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上的硬骨头。
曹忠旭说,自己每天做的工作,就像在培育一棵小树苗,看着小树苗一天天长大,自己也会得到一点点小满足。“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刻了,”曹忠旭说:“那种成就感,来自于自己长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意味着自己科研成果将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这种简单而充实的快乐,只有在科研中才体会的到,我无比期待研究内容投入实践的那一天。”正是这种成就感与致力于将所学的知识变成现实,并应用于实践的志向,推动着曹忠旭不畏艰苦,不断前进。
亦师亦友,“导师就是我的榜样”
对于成绩的取得,曹忠旭第一个感谢的是自己导师和榜样——姚佰承教授。
“在姚老师所在的团队做科研,是我最大的幸运。”曹忠旭说,“姚老师告诉我们,他在求学的时候,常常在实验室里白加黑、5+2。因为学习和科研的机会宝贵、也不会等人,所以尽量把时间都用在科研上。无论是在成电、UCLA,还是在剑桥,他一直坚持这种‘工作狂式的习惯’。他常说,“是国家和学校给了我们为如此重要的课题做贡献的机会,我们的刻苦,恰恰是别人的羡慕。” 姚佰承的这份努力,源自我校著名光纤传感专家、长江学者、杰青饶云江教授的师承。现在,这份风格,带着希望,继续传到了曹忠旭的身上。
除了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曹忠旭和姚老师紧密合作,生活中,师生也无话不谈。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很好的指引他在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对于曹忠旭来说,实验室并非是枯燥的地方,而是一个有趣而幸福的家园,这里有来自师兄师姐和同学的帮助,有来自导师的关怀。曹忠旭难以忘记,导师从家乡带来石榴的美味,教研室集体团建的笑声,同事们一起攻坚的场景。
这份成电“教书育人优秀团队”代代相传的风格,让曹忠旭热情澎湃;这种名师的榜样,让曹忠旭佩服;这份为祖国做贡献的目标指向,让曹忠旭充满动力;这个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为曹忠旭插上起飞的翅膀。
不忘求学初心,科研服务祖国
曹忠旭坦言,自己对现在所学的专业有强烈兴趣。高中的物理课程,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小孔成像”原理:随着距离的逐渐变化,成像的大小、方向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在他看来,这里面有着很多奥秘吸引着自己去探索,正因如此,在选择本科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光电通信专业。在就读研究生期间,他致力于研究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信息感知和信息通信器件。
石墨烯自2004年诞生以来,作为一种单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由于其出色的导电性、导热性、超高的电子迁移率、超强的机械强度等优势,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电学、光学、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电子信息、超敏传感、屏幕显示、催化储能等诸多领域中,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21世纪的万能材料。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投入石墨烯的研发、生产。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相继发布或资助了一系列相关研究计划和项目,2018年总研究经费超过10亿美元。其中,曹忠旭研究的重点在石墨烯光信息器件。面向物联网,石墨烯的光信息器件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好的可调控性和更强的集成优势,有望在未来的片上和光纤信息系统中大显身手。
提到石墨烯光信息器件的未来,曹忠旭很期待。他介绍:“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既面向基础科学问题,也瞄准国家需求。通过进一步挖掘石墨烯对光响应的影响,创新石墨烯和波导的结合方式,可以开发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新器件。比如,石墨烯的光纤气体传感器,可以实现亚ppb级的有害气体探测,超出传统传感器2个数量级,而且响应很快,用于检测瓦斯等,能很好的服务矿井安全、PM2.5的监控。而基于石墨烯微腔复合体的可控光信源,输出带宽能达到数百GHz,能进一步集约化光电子硬件系统,拓展全光信号处理的能力。”从实验室,走向社会,把论文写在纸上,更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对于个人的未来,曹忠旭想得非常清楚。“我已经准备好了就业,到国家重点单位去工作,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中。”曹忠旭说,“如今是时候让自己的个人价值真正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之中,为国家的发展出力。如果不是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安定,我又怎么会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呢?”他也自豪的向我们介绍,在最近的求职过程中,也体会到,成电学子的优秀,正在被更多的单位所认可;成电校友的光芒,正在祖国各地闪耀。他说,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弟学妹,坚持初心,不懈努力,未来一定可期。
在曹忠旭的愿景里,他希望实验室的成果,在未来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更希望自己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踏出校园,我们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也是自己更大的舞台。
编辑:卿晗 / 审核:卿晗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