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汪卫华院士做客学术讲坛谈非晶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文:物理学院科研科 图:高洁 来源:物理学院 时间:2019-11-13 4089

  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院士做客“学术讲坛”,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非晶材料及其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介绍了非晶材料及物理领域的研究概况及前沿科学问题。物理学院院长王秉中主持论坛。

未命名_meitu_0.jpg

  汪卫华介绍了非晶材料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表示玻璃、松香、琥珀等非晶材料在自然界及宇宙环境中广泛存在,对其进行充分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与技术价值。

  报告中,他对金属类非晶材料进行了详细介绍。金属类非晶材料又称金属玻璃,是50多年前发现的一类新型非晶材料,由于结合了金属和非晶材料的特性,表现出许多新奇和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质。例如,金属玻璃由于无位错、晶界等传统晶体材料中的缺陷结构,具有极高的强度;金属玻璃在其过冷液相区具有超塑性形成能力,可以用来制备传统金属材料无法制得的微型零部件;金属玻璃表面原子级别的平整度,具有极高的反射能力,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汪卫华还介绍了当前非晶合金领域的主要科学问题。他说,非晶材料领域的待解奥秘还有很多,例如在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方面,如何才能做更大块的非晶合金;非晶态中的玻璃转变问题,其热力学现象与多重弛豫现象至今没有公认的理论模型;非晶材料作为一种粘性极大的流体,其流变机制具仍待更深入地研究。他提到的低维度非晶材料及高通量实验与计算方法的引入,为相关方向的师生指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就相关学术问题与汪院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氛围十分热烈。

  本次学术讲坛由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主办,物理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

  汪卫华,1993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7年先后在德国Gottingen大学、柏林Hahn-Mitner所作博士后和洪堡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2012年国家基金委非晶材料和物理研究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编辑:李果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