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川新闻网:如何推进新时代高校精准思政?全国80余名专家学者达成“成都共识”
文:四川新闻网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19-12-09 2709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强化网络思政建设阵地,推动“精准思政”往实里走、往深里走,12月7日,由四川省教育厅指导,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主办,“新时代高校精准思政高端学术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的80余名专家学者,共话精准思政,并达成“成都共识”。

  会上,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表示,电子科技大学充分依托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深入,真正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四川省教育厅宣统处副处长刘海峰结合现实情况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三大规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精准化、内涵化方向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报》四川站站长曾江谈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当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心工作,也是新时代全国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的崇高使命。在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看来,精准思政需要从治理、质量和实践三个维度思考。精准思政需要体现治理的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精准思政需要体现质量的概念,真正明确精准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大问题;精准思政需要体现实践的概念,用实践检验理论成果。

  在主旨报告环节,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辉、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令辉、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伯海、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阎钢、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小飞、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明永、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茂华等,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三全育人、何为“精准思政”及“精准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精准思政如何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准思政的内涵生成与结构演化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汇报。

  吴满意指出,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由外在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也成为大势所趋,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指向与关键要义则是精准化,要从精准识别、精准定制、精准滴灌以及精准评估四个方面理解精准思政的生成过程,从信息挖掘、智慧学习、管理控制三方面分析精准思政的结构演化与运行。阎钢教授从全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入手,提出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建立健全机制体制,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对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唐晓勇教授从“精准思政的四问”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精准思政的认识论基础、实质、推进层次以及落地生根。他认为,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精准思政作为一种理念,需要贯穿全程。同时,推动高校精准思政要使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党委、学院和普通教师协同发力。

  自由交流阶段,与会嘉宾分别围绕网络社会治理的特点、精准思政的主体和精准思政的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合力问题中作了深刻解答,对推动高校构建精准育人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守仁在作大会总结发言时谈到,在全国高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各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精准思政”的概念、内涵、路径、目标及架构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站位高、情感深、学理强、内容丰富,达成了关于“精准思政”的成都共识:即精准把握识别教育对象的思想特定和内在需要;精准供给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准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手段和方法;精准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他指出,此次论坛是高校精准思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实现“精准”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思政工作者对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的落实。


  报道链接:

  http://scnews.newssc.org/m/system/20191208/001015433.html?from=singlemessage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