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四中全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建网丨人民至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价值指引
文:王让新 覃糠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0-01-03 622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和长远出发,系统总结了当前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制度部署服务,是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这实际上表明了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一是要坚持治理体制创新,二是要强化制度的执行意识和实践,三是要完善制度执行的监督反馈。而统筹协调这一转化的核心在于人,也就是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指引,统筹协调,形成制度和治理合力,让人民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性。

人民至上:统筹协调制度体系向治理体系转化,指引优势转化的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

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显著优势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就是立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地位,将人民放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至上位置的价值理念。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拥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等13个方面的显著的优势,而每一项制度优势又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

人民至上指引优势转化的顶层设计。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制度的集中体现,是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基本依托,是国家制度落实到国家治理中形成的一套包含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力量构成体系、资源要素体系等内容构成的顶层设计系统。人民至上与制度体系互嵌创新的目标就是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只有建立起完备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制度才能得到切实施行。完善制度优势转化的顶层设计,就要在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以人民至上作为价值指引,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创新,完善配套体制机制的建设,努力实现守正创新,固本扬优,补短强弱,彰显制度优势;以人民至上作为价值指引,改革不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不断丰富和完善真正能够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制度优势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

人民至上指引优势转化的分层对接。分层对接就是要基于制度优势和治理体系,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体目标、制度部署进行归口管理、层层细化、内容对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首要任务。党的领导本质上就是人民至上的体现,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以人民至上为指引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党的领导、人民至上价值的指引下,完善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全过程,实现多层级、多主体、多领域的协调联动,逐步形成上下贯通、人民认同、执行有力的治理体系。

人民至上:统筹协调治理体系向治理能力转化,指引优势转化的执行意识和具体实践

治理体系向治理能力的转化是制度的顶层设计与治理效能的良性互动,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先导和保障,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具象和延伸,没有强大的治理能力,再显著的制度优势也难以转化为治理效能。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其本质就是实现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本领,并具体表现为对制度的认识和制度执行力。治理体系转化为治理能力,需要以人民至上为指引,对治理体系的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民意识、制度意识,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转化为制度执行的能力素养,进而在实践中提升治理的效力、效能。

人民至上指引优势转化的执行意识。以人民至上为指引,深入理解治理体系的价值所在和效力潜力,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执行意识和执行动力,促进党和人民群众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以人民至上为指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有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治理智慧,破除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问题,及时总结、提炼执行有效的技术经验、技术手段,实现制度优势的技术性实现形式向制度性体系内容转化。以人民至上为指引,丰富发展治理体系的执行文化,有助于形成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优势转化力量,要在中华民族创造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去寻找转化的基础,在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中去寻找转化的经验,以人民至上的文化底蕴推动治理体系向治理能力转化。

人民至上指引优势转化的实践创新。只有将制度优势中人民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权利构成等至上成分,通过具体的执行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的科学合理性,才能真正体现制度载体的人民至上特性,才能真正实现制度优势的效能转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一并纳入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制度要求中,实现治理体系向治理能力转化,就要以人民至上为指引,将治理体系中的技术原则、技术思维、技术方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现实形式综合运用起来,借助数据可视化、语义算法、AI学习及时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增强优势转化的智能化、精准化、信息化,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困难精准决策、精准施策、精准治理,以智治促善治,以智慧技术解决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人民至上:统筹协调治理能力向治理效能转化,指引优势转化的能力提升和监督完善

一个国家的制度好不好、有没有优势,不只是看它的创设、执行有多么完美,最根本的是要看制度体系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多大的发展潜能和切实成效。在本质上,制度优势是已有治理能力的集中表达,实现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终落脚于能力优势的效能转化上。实现这一转化,就要将党和国家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能力优势集中统一起来,以人民至上为指引,思考如何抓住战略机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有益成果。

人民至上指引社会治理主体的能力提升。政治要强,本领要硬,以人民至上为指引,提高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本领,能够促进制度的优势发挥和效能转化,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以人民至上为指引,将制度优势内化为人民群众自身的本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能够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以人民至上为指引,提高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工作能力,能够促进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人民至上指引优势转化的效能监督提升。以人民至上为指引,促进制度优势转化,就必须在传统国家机关的监督基础之上,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功能作用,尊重人民的权利,凝聚人民共识;以人民至上为指引,将奖励与惩罚相互配合对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走形式、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要重拳出击。制度的生命外化为制度的执行过程,同时又基于执行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信息反馈内化为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由此形成一个执行-监督-反馈-发展完善的良性循环。以人民至上为指引,促进制度优势转化,就是要在制度创设、执行、监督过程中,吸纳人民群众对制度内容、治理效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制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王让新 覃糠;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报道链接:http://dangjian.com/djw2016sy/djw2016xxll/202001/t20200102_5369720.shtml



编辑:何易虹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