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月11日-12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第二次工作会议在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举行。会议对《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修改意见,并审议通过教指委2020年工作计划。
教指委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院士,教指委副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彭纲、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和章等30位委员出席会议。电子科大校长曾勇出席并致辞,学校通识教学部分骨干教师列席会议。
曾勇在致辞中表示,经过60余年发展,电子科大已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致力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性人才。他表示,学校大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明确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断提升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将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学院、专业全覆盖。同时,近年来学校以打好人生底色、积淀丰厚底蕴为目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构建多学科知识结构与素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打造出具有成电特色的通识“金课”体系。
邵新宇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色,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是着眼于未来的一项工作,自本届教指委成立以来,各委员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形成的一些有特色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分享交流。他指出,抓好课程思政是教育部交给本届教指委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认真审议《指导意见》,广开思路,提高《指导意见》的针对性、指导性;要研究、制定好工作方案,推动一定时期内有代表性、引领性的工作,共同努力,将工作方案落实;要协同创新,拓展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分享机制,形成育人合力,进一步促进新科技革命时代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
交流分享环节,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四位代表作主题发言。四川大学教授石坚从课程、思政、育人三方面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表示,教育应该是为未来的教育,立德树人对教师的自我修养和专业素质相应地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自身修养完善和素质提升的经历与过程;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介绍了成电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她表示,成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从加强顶层设计、结合专业特色、意识形态把关、挖掘典型案例几个方面入手,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彭刚介绍了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的建设情况,他表示,课程选题的要求是无学科门槛、有学科深度、能自成体系,学校希望以写作课为抓手,建立起高质量的通识课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切实地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以《深度中国》课程为例,从原因、措施、拓展三个角度分享了建设新时代思政金课的思路,他表示,课程的授课教师组成十分多元,注重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时政热点、最新的实践经历引入课堂,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对国家的国情政策有所了解,今后能学有所用。
会上,余东升对《指导意见》的起草进行说明。他表示,“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但还存在成熟高水平案例较少、基础理论研究未成系统、无全国性交流平台的问题。通过《指导意见》,希望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和定位、理论依据、方法与途径、意义和影响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部分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对《指导意见》提出修改意见。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教指委2020年工作计划。
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处长武世兴对教指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在于把“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转化为教育自信,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贯穿到学科体系中。他指出,在下一步工作中,要通过调研把不清晰的问题摸清摸实,对不同培养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性质的课程进行分类指导,并选出一部分典型先行先试,把成熟的工作经验逐步推广。
邵新宇对会议进行总结。他说,不少高校都做了很多有益探索,让人深受启发,这次会议是本届教指委扎实推进工作的一次会议。对下一阶段工作,他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树立信心,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工作;第二,要明确任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三,要落实工作,在现阶段工作计划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
编辑:卿晗 / 审核:卿晗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