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举国战“疫”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国兴衰史》课程组老师们精心准备,为300多位学子开出高品质“云端”课程。随着线上教学如火如荼的开展,愉快充实的学习氛围充满在线课堂,师生们已经越来越适应甚至是“爱”上了这一不同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国兴衰史》课程组是怎么做到的呢?
精心筹备:搭起师生“云端”相会桥梁
“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网上授课对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考核的即时性等要求更高,吸引00后大学生的注意力将更为复杂、艰难。”从寒假中后期就开始精心准备在线授课的课程组首席教授刘宗灵说。
正式开课前两周,课程组便通过QQ群组织多名授课老师与助教进行了集体反复测试,开展了多次线上大“练兵”。
课程组的吴燕教授、曹银忠教授是浸润传统讲堂数十年的老教师,他们牺牲寒假休息时间,轮番演习了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爱课堂、腾讯课堂、QQ直播等“十八般武艺”,反复练习硬件操作、调整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方法,很快顺利克服了对线上直播技术的隔阂。到开学前夕,已从初期的担忧焦虑逐步过渡到了淡定踏实的心态,真正做到了“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刘宗灵在课程教学骨干朱晶老师(正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访学)和其他教师的协助下,制作了详实丰富的线上教学预案,梳理了专题教学内容、手段、形式等,并统合了课程开设六年多来累积的海量教学资料作群内分享,筹备了多套应急措施,以确保网课教学顺利进行。
经过多轮对比测试,课程组达成一致意见,选用腾讯课堂作为线上教学“主战场”,并以QQ群、云班课等为辅战场。在教学内容规划上,每位老师都在之前的教学资料库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精耕细作,精选了若干更适合于网络教学的电子参考书、纪录片视频、思考问答题库、时政新闻素材、课外拓展资料网站等,做到了“花色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多样。
多管齐下:采用混合式教学保障网课质量
“云端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将学习场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对师生来说无疑都是一场考验。《大国兴衰史》课程组展开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老师们提前布局、各施所长、对症下药,采用混合式教学,确保网课质量“在线”。
事实上,课程组早于几年前就已在授课班级上推广使用蓝墨云班课或超星学习通等教学APP,通过这些软件中的“举手、抢答、随机选人、头脑风暴、分组讨论和投票、问卷调查”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即时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们也利用云班课的资料推送和公告功能指定课前预习范围与布置课后复习题,并通过私聊在线解答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多元化、信息化的教学探索,为课程组本次特殊抗疫时期的线上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课到底怎么上?课程组制定了“主线辅线相配合、课前课后相联动、史实理论相协调、汲取反馈相平衡”的教学思路,在线上推动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曹银忠早在开课前一周就在云班课平台发布了《十五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葡萄牙史》《荷兰史》等必读参考资料,并制定章节阅读,留给学生一些趣味性、比较性较强的思考题,启发同学们的阅读过程。正式上课时,再顺着这些问题指示的思路,循序渐进,结合讲授内容深化、引导,实现循循善诱。“曹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讲课也很细腻,形象而生动。授课过程中他既会引经据典,又会联系当下实际,让同学们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来自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的王钰博同学表示。
吴燕在课堂上将流动的图像记忆与静止的文字记忆相结合,精选视频作为课堂教学辅助材料,每次在关键点上通过播放几分钟的小视频,聚集学生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吴老师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将人物、事件中的历史哲理娓娓道来,很喜欢这样深入浅出有趣味性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大国的兴衰之因与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外国语学院的王清漪同学认为。
刘宗灵则较为注意将历史知识的厚度与社会前进的力度结合起来,在古今对比中就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必然性、偶然性及其内在逻辑性、规律性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刘老师的课堂信息较丰富,课程讲授融过去、现在、未来于一炉,也经常以幽默的语调与同学们在线互动,课堂氛围很活跃。”自动化工程学院的同学黄佳欣说。
双向传递:即时调整网课内容
网上授课,如何考核?不能面对面的课堂,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组充分借助腾讯课堂的举手答问、讨论区发言功能和“云班课”的“头脑风暴”等途径,采取“经验值激励模式”等方式激励学生展开交流与互动。
任课老师在前期精心设计的基础上,于课堂中根据所讲内容不定时发布问题,学生则通过语音或文字在线即时回答并展开交流,老师或助教在线及时记录答问情况,课后老师仔细阅览记录信息并评分,给出相应经验值,作为学生课堂参与的“奖励”。
这样一来,面对面授课中的问答交流顺利搬到了线上,能弥补课堂上因时空限制不能实现充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缺陷,即使素未谋面的学生也可以在讨论区内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老师在不影响正常授课进度的情况下,也可选择性地对同学延伸出的话题内容进行点评和引导。
课程组还把课堂讨论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机结合起来,问题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接触、辨析、接受、反馈、巩固实现条理化的层层递进。
“这是信息的双向传递,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知识结构和课堂学习情况,有助于老师在接收到学生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中所蕴含的信息反馈后,对之作出分析判断,以便及时对课程内容安排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差异化教学目标。”刘宗灵表示。
融入热点:“课程思政”导向深入学习
“大国兴衰史”这门课程的落脚点虽然是一个“史”字,但绝不等同于历史学专业的专门性学习,“历史联系现实、理论联系实践”是课程组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一直坚持的共识,并不失时机地在本次线上教学中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内容。
《大国兴衰史》课程重点描述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在人类社会舞台上相继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和典型代表性的九个国家,重点梳理这些国家崛起的前因后果、历史背景与兴衰历程的经验教训,注重发掘不同大国在世界权力中心转移过程中的结构性优势与系统性缺陷,以及深入分析其把握时机与丧失机遇的根本原因。
“瘟疫在人类历史上对文明兴衰进程的影响如何?”、“请选择若干代表性国家,结合其历史、国情等具体环境,谈谈你对网络上一度流行的‘抄中国作业’说法的认知。”
结合课程内容与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提供了《世界瘟疫史》《天国之花:瘟疫的文化史》等参考论著与精选时政分析网页链接的前提下,刘宗灵给同学们留下了这样的思考题,着力引导同学们从历史结合现实、注重文明具体语境的角度去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刘宗灵说,这次线上课堂就紧密结合了当下正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既从历史长时段的内在变迁中梳理出若干次瘟疫大爆发对大国兴衰与权势转移的潜在影响,也在各国政治社会演进的横向比较中呈现中国的制度优势,以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培养青年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这样的方式,课程组尽力实践着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的前后贯通与交相呼应,既引导学生形成全球视野与眼界格局,又促进家国情怀与报国之志养成,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和学校新工科人才建设的目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