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网 | “e帮扶”:让消费扶贫在“云”端接地气
文:王晓刚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0-04-05 7107

QQ截图20200405210304.jpg


LOCAL202004041651000524110321794.jpg

  疫情来临,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怎么卖?近日,四川省甘洛县的大凉山花椒鸡鸡蛋、红皮土豆、核桃软糖等农特优产品在“e帮扶”平台上线后受到热捧,上线第一天的成交额达2万多元。

  “e帮扶”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电子科技大学携手校友企业韩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电商平台,旨在解决“消费扶贫”的信息不畅通、物流成本贵、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在线集中展销贫困县的特色产品,汇聚高校和社会力量助力精准扶贫。

  该平台自2020年1月10日正式上线。目前,教育部所属的45个定点扶贫县中,已经有44个县的农特产品在“e帮扶”平台对接上架,共提供了966款农产品,已完成上架336款,组织和个人采购总额已达120余万元。

解决“痛点”:推动“消费扶贫”触网上线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随着各高校师生的积极参与,线下模式的“痛点”逐步显现。

  一方面,线下参与方式的市场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比较有限,难以让更多师生汇聚“以购代捐”的爱心;另一方面,在一所学校对口一个贫困县的采购模式下,当出现大宗采购需求时,对口贫困县的产能又满足不了。

  韩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朱汪龙说:“校友们很支持消费扶贫事业,提出要采购100多万元的蜂蜜,但学校对口扶贫的贵州省岑巩县生产不了这么多,需要从其他贫困县调配产能。”

  当然,消费扶贫的“痛点”不止这些。根据韩希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消费扶贫”面临的“瓶颈”问题,除了“信息不畅”和“物流昂贵”,还包括“品质不一”“招标繁琐”“方式不长效”“供需不匹配”等问题。

  而这个平台建设的初心,就是要挖掘贫困地区优质特色产品,打造贫困县扶贫品牌,加强扶贫产品宣传,促进产销对接,解决销售不畅问题,并凝聚高校师生、校友以及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的广泛力量,进而通过数据累积引导产业扶贫,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在产业扶贫中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及人才扶贫方面的优势作用。

效果初现:产销两端参与热情逐渐高涨

  针对线下“消费扶贫”存在的“生产者创新意识弱,品牌推广不精细”等问题,“e帮扶”平台从源头严把生产环节标准关、量身打造策划定制品牌推广、广泛调研吸引锁定消费群体、建立机制挖掘产品长线供应链,并着力开展孵化培育补齐农村电商人才短板。

  在生产端,贫困县的电商公司、农户等纷纷入驻,有的贫困县已经在“e帮扶”平台“尝到了甜头”。2月18日,四川大学携手四川省甘洛县商务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及岳池县商务局,积极为该县商贸企业联系线上销售,第一期推出了22类农特产品。其中,甘洛绿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甘洛县森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6款优质农特产品上线“e帮扶”。

  3月8日,“e帮扶”平台携手华东理工大学,结合“三八妇女节”推出了由华东理工大学挂职云南省寻甸县副县长董玉国“代言”的玫瑰花茶,几天时间在线销售300余单;华东理工大学还携手“1+1”的华东师范大学,通过校工会、校友会给疫情期间的高校师生和校友们送去了美美的祝福,送达1000余单、销售上万元。

  在消费端,各高校除了大力开展定向采购,还纷纷创新方式方法,倡议、调动广大师生和校友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并大力推介“e帮扶”平台。电子科技大学每年向岑巩县定向采购,并在校园举行农特产品展销,吸引师生参与。西南交通大学发起“e路同行,共助扶贫”倡议,并邀请“e帮扶”平台工作人员进行线下讲解推广,“以购代捐”大力帮扶甘肃省秦安县。中央财经大学与天津大学一起携手帮扶甘肃省宕昌县,倡议师生和校友公司采购香菇、木耳、蜂蜜等优质绿色农产品以及当归、党参、红芪、黄芪、大黄等中药材。

  师生校友通过“e帮扶”采购来自贫困县的土特产品,正在逐渐成为新的“时尚”。扫码打开“e帮扶”平台的界面,可以看到“电子科技大学支持岑巩县一单!”“西南交通大学支持秦安县一单!”“中国海洋大学支持奉节县一单!”等滚动播放的下单信息。

热切期待:携手汇聚消费扶贫的磅礴力量

  为了方便师生、校友等广大消费者快速找到所需产品,平台根据不同需求划分了“三区三州”“黔东南山珍”“高原特产”“年货礼包”“农家蛋类”“粮油调味”“新鲜水果”“水产家禽”等8个类别。

  针对单位的大宗采购需求,平台还设置了“大宗采购”“需求上报”入口,并发布了详细的流程指南。在扶贫专区,平台还为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开辟了“特色展销区”。其中,西南交通大学专区展销的有“玉米珍”“香叶”“花椒粉”等23款产品;清华大学专区展销的有云南大理南涧县的纪念茶、乌骨鸡等8款产品。

  疫情期间,“e帮扶”平台还策划推出了“助扶贫、保供应、惠民生,安心宅家享好物”等促销活动。2月15日活动上线后,得到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的积极支持,一个月内为宅家的高校教师、校友送去了20余万元的农特产品。

  中国地质大学、东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20多所高校积极推荐在校学生加入“e帮扶”平台的志愿工作,目前已有84名志愿者积极协助“e帮扶”平台开展产品设计、培训指导、数据分析、宣传推广、活动策划等工作,并积极筹备建设“e帮扶”各高校青年志愿者队。清华大学还积极与平台探讨乡村振兴工作站点任务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广大青年一代在国家扶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决胜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朱汪龙表示,平台在优化、运营、策划、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师生、校友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希望大家一起携手,逐步建立全国性的教育系统扶贫公益人体系,共同助力教育系统扶贫工作,进而促进和引导企业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并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报道链接:

  http://sc.people.com.cn/n2/2020/0404/c379469-33927773.html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