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生命学院突破“云”教学传统模式 积极推进线上教学
文:陈鑫 图:陈鑫 来源:生命学院 时间:2020-04-21 3886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生命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根据学校部署全力做好线上教学工作,确保学生宅家期间学习科研不停步,“云端”学习质量有保证。

  前期,学院对线上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科学谋划分工,通过建立线上专员,组织大家积极参加直播培训,成立课程质量督导小组,健全各项督导机制,每门课程责任落实到人,建立线上线下沟通渠道等多举措确保实现“停课不停学、线上保质量”的目标,并通过微信群、课程QQ群、电话等即时通讯工具做好教师线上教学督导、学生上课签到检查、课前设计和线上教学工具质量检测等工作。任课老师依托网络平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不断突破“云”教学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夯实线上教学效果,确保学生 “云”学有获。课程督导小组每周及时反馈上课情况,督促教师调整教学方案,现已形成学生“出勤率高”、师生“互动率高”、督导“意见改良效率高”良好的“三高”线上教学局面。

  生命学院王玲副教授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认知心理学》是学校的小班研讨课程。在上课的过程中,课程组老师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积极学习和尝试各种线上教学工具,综合运用腾讯课堂的直播和互动功能、爱课堂的分组讨论功能、QQ的共享屏幕功能保证了课堂研讨的顺利进行。王玲老师对每次授课都进行了细致、充分的备课,每次在线课堂都设计了多个互动研讨环节,课上还随时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课堂讨论很活跃。王老师还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与课堂主题相关的研讨课题,并给予充分的展示时间和班级研讨时间,达到了较好的小班研讨的效果,克服了线上教学无法看到学生的姿态和学生分组讨论的问题。

研究生课程《认知心理学》--王玲.png   

王玲老师讲授研究生课程《认知心理学》

  生命学院段旭君副教授开设的留学生课程《脑成像进展》是一门面向全校留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是针对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极具特色的脑科学与脑成像研究方向开设的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学科特色,增强留学生了解脑科学与脑成像发展前沿、自主探索脑科学研究方向的能力,以培养具有专业深度的来华留学生。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段旭君老师深入研究了线上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以在线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有机结合实践环节与专题研讨。实践环节包括磁共振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专题研讨环节包括国际前沿研究领域最新成果探讨、本校本学科高水平成果分享。例如,在介绍完磁共振数据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等理论知识后,将磁共振示例数据上传至QQ群,每位留学生下载数据及分析软件,自主分析数据,得出结果,并在课堂上通过分享屏幕的方式展示自己所得到的结果。在介绍完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意识方面的研究进展后,提出“意识是如何形成的”、“意识能否被控制”、“AI能否产生意识”等开放性问题,由留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解答问题,并以课堂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留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对脑科学研究的兴趣,受到选课留学生的一致好评。

c257437b061bfedb2a7338393fd25f72_21116.p留学生认真参加线上教学.png研究生课程《脑成像进展》段旭君            留学生认真参加线上教学

  为线上教学这种新兴的“云”端教学模式,每位老师都面临着第一次的尝试,如果说“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它需要每位老师的全力以赴。为了上好课老师们积极参加学校信息中心和研究生院组织的各类线上平台培训,并反复测试确定比较稳定的教学平台。经过近几周的反馈,以及在线上教学课程老师和督导小组的努力下,学院老师都会在合理的课堂时间分配和把握讲解与互动之间的平衡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全力确保“云”端教学质量,精心完善“云”端教学各个环节,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兴致以及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解决了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导致打乱课堂节奏等诸多问题。

  如今,线上教学工作还在继续,学院师生将继续努力齐心协力战疫情,同舟共济克时艰,保证网络学习不断线。



编辑:何易虹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