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经济日报:绿满山乡奔小康 贵州岑巩县依托农村产业强力脱贫攻坚
文:瞿长福 周燕 陈伟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0-04-15 3251

  四月的岑巩,新枝吐翠,草木葱茏,到处蓬勃着生长的力量。

  入春以来,贵州省岑巩县坚持“防疫”“生产”双线作战,在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建德市等帮扶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全县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调优生态布局、调佳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奋力夺取战“疫”战贫双胜利。

59b2a118144740208c0265ebd7c9f084.jpg

图为岑巩县客楼镇高山云雾茶采摘情景

坝区“主战场” 打造百姓致富“聚宝盆”

  一朝春醒,万物清明,春耕春种正当时。

  在天马镇白岩坪的2000亩坝区,工人们正抢季节、抓时令,抓紧在烟地里打窝、放苗、移栽,一片繁忙的春种景象。

  “烤烟是个好产业,去年我种了60亩,纯利润五六万元,今年我又种了72亩,预计利润有十万元左右。”正忙着烟苗移栽的“老烟农”代廷权高兴地说。

  天马镇是岑巩县面积最大的优质烤烟主产区,烤烟产业是天马镇的传统主导产业之一。天马镇将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的主战场。

  “今年全镇计划种植优质烤烟5500亩,目前已落实种植主体86户面积4600余亩,争取4月底全面完成烤烟移栽任务。”天马镇人大主席陈浩说,为提高坝区综合经济效益,该镇以优质烤烟和优质稻为主导,今年计划引进市场主体种植百合1500亩以上,通过合作社以订单模式种植蔬菜500亩以上。

  围绕“优结构、创品牌、增效益”目标,岑巩县充分利用51个200亩以上坝区50264亩的自然资源与区位条件,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壮大杂稻制种、优质烤烟、精品水果、“两茶”、蔬菜、生态畜牧业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同时,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积极发展种桑养蚕、食用菌、牧草等新兴特色产业,推动群众实现产业持续增收。

  同时,该县着力将200亩以上坝区培育成为全县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

  2020年创办样板坝区2个,确保每个坝区年均产值达8500元以上,样板坝区每亩12000元以上,200亩至1000亩坝区主导产业规模占80%以上。

  目前,全县共流转坝区土地45515.6亩,200亩以上坝区完成种植面积11957亩,其中种植蔬菜4159亩,蚕桑1060亩,牧草4134亩,精品水果2598亩。已落实烤烟种植主体312个面积18191亩,落实杂稻制种1.7万亩。

66a5e519b08247c08e825449a68796b0.jpg

图为天马镇茶叶和烤烟基地

不负青山 建好农民“绿色提款机”  

  “第一批独芽已经采完了,接下来要采摘一叶一芯了。”客楼镇下寨村村民成军喜上眉梢:自己经营的300亩生态茶园又到了采收季,第一批春茶已经采摘结束,共收获干叶300多斤,已销售100多斤,收入6万余元。

  成军的茶园位于下寨村的仙镜坡,是岑巩县海拔最高的茶园,最高点海拔1100米,茶园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远离污染,加上沙质土壤,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使得这里产出的茶叶天然养分多、品质佳、口感好。

  目前,成军已成立了岑巩县青岭茶叶有限公司,购买了茶叶加工设备,并成功注册了高山客楼云雾茶品牌,产品远销深圳、上海等沿海地区。

  “这300亩茶园,有100亩是老茶园改造来的, 200多亩新建茶园全部是政府免费提供的茶苗,并补助了有机肥,修通和硬化了到茶园的产业路,还为茶园修建了蓄水池。”成军说,生态产业这棵“摇钱树”,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要加大产品的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不负青山抱金山。

  茶产业不仅给昔日荒山披上了绿装,让成军从农民变成了产业振兴的“领头雁”,茶园也成了村民们的“绿色提款机”。

  茶园每年都可采收三季,每到采收时节,下寨村及邻村的村民都来采茶,“我们现在是采一叶一芯,采一斤鲜茶有20元收入,一般一天能挣100多元钱,昨天我还采摘了5公斤鲜茶,赚了200元呢!”客楼镇两江村村民舒银珍已采了10多天的茶叶, 对她来说,能在家门口轻松挣钱,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通过生态引领,绿色发展。目前,全县建有茶园3.7万余亩,发挥经济效益的茶园3万余亩,片片新绿已成为助农增收的“金叶子”。  

打好“组合拳” “林+”模式让产业“效益倍增”

  近来,注溪镇中寨村的“两委一队”很欣慰:农村产业革命开启了新征程。该村共发展油茶面积2000余亩,涉及全村21个村民小组,实现了油茶产业全覆盖,今年该村还通过茶药“联姻”,在油茶基地套种黄精200亩,为打造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产业常青藤”奠定了基础。

  八山一水一分田,曾是注溪镇中寨村的真实写照,该村曾是岑巩县的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地处偏远、山高坡陡、耕作条件差、人均耕地少,村民长期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没有稳定、高效、覆盖全村的主导产业,青壮年们大多外出务工,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

  “产业结构调整不但要实现全村全覆盖,还要打好‘长短结合’‘林下种植’系列组合拳。”中寨村脱贫攻坚作战队常务副队长邓庆波介绍,该村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将油茶产业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来重点打造。今年,通过政府免费提供油茶苗和技术指导服务,该村新增油茶种植面积1400亩,涉及农户400余户1600余人。

  思想一变天地宽,绿满山川满眼春。岑巩县突出将油茶产业、林下经济作为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全县现有油茶种植面积4.1万亩,预计今年完成新增油茶种植面积2.5万亩。同时,中药材、生态家禽、食用菌等产业“借林生长”,按照“村有百亩、乡有千亩、县有万亩”要求,全县制定出今年林下经济推进100万羽林下养鸡、1000万棒林下食用菌、1万亩林下黄精和1万箱林下养蜂重点项目建设。

  目前,全县已规划建设林下经济百亩示范基地128个,千亩基地13个,规划面积10万亩,现完成百亩示范基地106个,千亩基地已完成5个。全县已完成林下中药材种植11583亩、养鸡存栏18.3545万羽、食用菌11.42万棒、养蜂9922箱。

技术赋能 促传统优势主导产业“长青” 

  连日来,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的思州柚和杂稻制种基地甚是热闹:省州两级的科技特派员们将“流动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向农户“传经送宝”,对思州柚及杂种制种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开良方”。

  “柑橘科果树若患黄龙病,传染型极强,病菌发展迅速,果树一旦感染,就会很快毁掉一片果园。”黔东南州科技特派员刘寿军说,尽管果树看着坚挺粗壮,生机勃勃,思州柚一旦感染了黄龙病,会严重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了解到现在市场上卖的砂糖柑,很多带有黄龙病病菌,砂糖柑不要带到柚林去吃,否则果皮腐化容易让整片果园感染黄龙病。”果农吴志军说,在接下来的果园管理中,要着重做好果树的病虫害预防工作,让自己种的10多亩柚子,产量产值实现双增收。 

  思州柚和杂稻制种产业是岑巩县的传统优势主导产业,以龙江河沿岸的注溪镇周坪为核心区和示范区,该县从1976年开始引进发展杂稻制种产业,1997年开始培育发展思州柚产业。

  通过技术赋能,打造产业标准化基地、开展品质提升项目等措施,该县的传统主导产业成为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产业常青树” 。

  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岑巩全县每年发展杂稻制种产业稳定在30000亩以上,覆盖农户10000余户,杂交水稻种子年产值1亿余元,产品远销越南、缅甸、老挝、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同时,思州柚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殊荣。目前,全县共发展思州柚4万余亩,惠及农户3750户。为确保黔货出山,该县积极引进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企业7家,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站点81个,依托“电商+品牌”销售方式,让果农逐步实现了脱贫致富。

a544a26e4c314d9a834d114555ecfc84.jpg

图为岑巩县水稻制种基地

  “今年3月3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岑巩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整县‘减贫摘帽’,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岑巩县委书记杨伟表示,岑巩县将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引领,努力形成传统产业打底、优势产业发力、新兴产业添彩的产业新格局,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交响曲”越奏越响亮。


报道链接:https://proapi.jingjiribao.cn/detail.html?id=248895.



编辑:  / 审核: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