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视点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设一流本科】创新云端思政课 入脑入心有味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线上教学纪实
文:罗莎 图:郭芙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04-24 8565

  文稿修改近30遍、130M的PPT和12000字的演讲稿上传下载几十次、N次试讲演练……腾讯会议中,细致记录下每一位读书分享者的成长过程,从最初的磕磕巴巴到最后一次分享时的妙语连珠……

  抗疫期间,学生在线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热情有多高?劲头有多足?身处异地跨学院跨专业的学生的联合读书汇报有多精彩?本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有多强?

  近日,随着电子科大云端课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读书联合汇报会的圆满落幕,给出了答案。

读原著:“走进经典”的教学改革

  本次分享活动源自课程授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郭芙蕊两年来坚持在做的一件事——“走进经典”教学改革。

  “把学生从习惯看手机引导到喜欢读书上去,指定原著书目、引导精读泛读相结合”……两年前,郭芙蕊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马克思主义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其中有关“理工科高校马原课程教学中的阅读引导”引起了她的深思,郭芙蕊当时就写下了这样的思考。

  郭芙蕊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威廉玛丽学院访学,国外高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的互动课程,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接连三个学期,郭芙蕊开展了名为“走进经典”的教学尝试,希望将教师为主角的“以教为主”课堂变革成学生唱主角“以学为主”的“学生主场”。

  但这样的思政大课在本学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学们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暂时无法返校,思政大课只能采用线上授课,如何让大家在一块块电脑屏幕前依旧发挥“主场优势”,成了摆在郭芙蕊面前的新课题。

  深入思考后,她决定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中信息传输“多对多”的优势,在加强学生的思维引导、增强互动性的同时,持续推进思政课“走进经典”走向深入,引导学子在线读《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原著,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真正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传承弘扬爱国情。

  郭芙蕊不是简单地将原著推给学生去“闷着读”,开学第一周布置下去阅读任务后,她为学生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稿,提出推荐书目五选二的阅读规划,并建议同学们根据选择书目自由组合,形成跨学院、跨专业的多个读书小组,推进对经典著作的深度阅读和探讨,最后通过在线汇报方式,完成整本书的课堂分享,既检验学习效果,也让同学自己将经典著作的理论和魅力展示给同龄人。

1.png

本次联合汇报的书籍

  方案一出,来自各学院的学生积极响应,组成4个课堂分享大组,其中26名同学组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联合汇报第一大组,热情并积极投入到后续学习中。

学原文:工科生对思政大课的严谨演绎

  “即使只能通过线上交流,也没能减弱我们讨论的效率;纵使相隔千万里仅一根网线相连,老师、助教、组员们都毫不保留地分享交流,形成了强大的阅读合力。”这是同学们 “学原文”的真实写照。

  阅读原著的过程充满了苦与乐,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专长,用工科生做项目的逻辑性、思维的严谨性和成电人身上的专研精神,相互协作、精益求精,通过“庖丁解牛”似的阅读过程,将看似抽象艰深的原著学深悟透。

  接到任务当晚,“机电学院小组”迅速建立了专门的 QQ 群,总结书籍特点与内容,确定阅读时间安排与分工,商讨了各组讲解的内容范围,制定组内读书汇报时间规划,并对分享内容进行了层次划分和讲解的分工,让“读原著”带节奏地开展。

3.png

李祉霖同学设计的思维导图

  “数学学院小组”采用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的模式展开阅读,并主动承担起了汇报中书籍介绍、逻辑框架梳理和最后的 PPT 整合工作。

4.png 5.png

张炳乾同学的读书笔记             郭锦霞同学的读书笔记

  疫情期间的网络协作怎么办?“经管数院混合小组”数院学子陈绍拓从相关网站中找到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单行本 PDF 版本作为阅读范本共享到小组群,方便组员们统一阅读进度与位置,节省时间成本,标记阅读重点。

  “我们按照内容将书籍分为三个板块,并按照每一周阅读一个板块的方式开展阅读任务,在每周日的下午进行内容的汇总与心得分享。组员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下自己的问题在这一时间统一提出并尝试相互解答。”杨天元介绍“信通经管混合小组”的做法。

  经过详细的章节梳理和内容整理,“用一个比较合适清晰的方式展示给全班的同学,让没有看过这一本书的同学也能够了解这本书想要讲述的内容”成为“信通学院小组”齐心协力的一致目标。

  工科生的逻辑思维在制作汇报PPT上得到了完全的呈现,同学们选择“区分线索、层层递进”的讲解展示方式,让马原经典著作的阅读,有了全新的呈现方式。“像高中做生物化学实验那样,我们将要讲述的内容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中间变量,随后再讲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将所有线索厘清之后,推导出最终结论。” 数院学子张玉璞讲起阅读的过程,仍津津有味。

6.png

材料修改与彩排过程

  “将零碎内容整合为知识体系时,这本看似晦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脉络日益清晰,整本书的内容仿佛公式推导一般展现在我们眼前——汉字、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不再是拗口难懂的天书,而是成为了解书籍各个部分之间的纽带与符号,整个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跃然纸上。”机电学子邱子颖说。

7.png

联合汇报中各组PPT首页展示

  3月30日联合汇报当天,同学们在腾讯课堂,一人后台操作教师电脑,控制整场PPT播放,通过提前设置点击动作引出预期的动画与内容,不断调整语调上的抑扬顿挫与停歇间隔以便于听众理解,同时配合 PPT 的动画效果,最终准确实现了对讲稿时间节点与对应PPT动画效果的精确匹配,呈现了一堂“perfect”的线上分享课。

悟原理:除了“获得”还是“享受”

  读原著为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感受,阅读分享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沟通、理解和表达能力,并感受到团队协作带来的成就感,这一“获得”的过程,同时也是“享受”。

  “当大脑极速运转这些知识的时刻,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是不掺杂功利的对知识的渴求与热忱,也是我们在平日对数理模型的研究中不曾有过的新体验。”数学学院李祉霖分享自己的体会。

  “理工科的同学在探究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冲着解决问题和最终答案去的,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我们采取读原著的方式将自己带入到那个遥远而广阔的大背景中去。在学习原著中,我们更多获得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数院学子王文譞说。

  “我先前总认为数学是美的,公式、定理是美的;经过这本书的阅读之后,也见识到了文字之美、思想之美,而这种能够描述人类历史巨大跨度与进步的美感是数学和公式所不及的,帮我清晰地建立起历史的演进和制度变迁之间的联系。”信通学院朱安东认为。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世界也是在不断地进步。虽然当今世界各种阶级矛盾依然存在,但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进步,阶级矛盾会随着进步而消失,共产主义最终也能得以实现。”经管学院毛菲表达自己的理解。

  机电学子施方舟认真记下厚厚的读书笔记,他的感悟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从蹒跚的阅读者、到热情的讨论者再到勤奋的撰稿人,最后才能成就一场精彩的报告。这场读书报告会让我对氏族制度乃至家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历史唯物主义有了更加具象的认识。”。

  “阅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后,我对个体家庭和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我们国家和整个世界今后的走向也有了比以前更为清晰的认识;我更加坚定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信通学院余练昊说。

  老师和助教不遗余力的指导解惑,让来自信通学院的大三学子陈阳感概颇深,“没有小组间的讨论就不会逐渐读懂书本,没有大组间的交流就不能做到无缝衔接,没有和老师助教的交流就不能进行答疑解惑并把 PPT 做得精致流畅。我们在思维碰撞、知识交流、通力合作中收获并快乐。”

获得感:抓住永葆思政课青春的秘诀

  “流畅的转场讲解、缜密的逻辑思维、精致设计的PPT……没想到线上教学,同学们能交出这么漂亮的作业,这太出乎我意料了,我真是被同学们对原著学习的认真劲儿感动了!”结束一天的网课,郭芙蕊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之情如是说。

70881cdd6498caa49a15f9cc93fc82bf.jpg

郭芙蕊副教授在线上课堂讲授中

  教学是个“教”与“学”的双向过程,教学效果的发挥,取决于“教”与“学”的过程中的所有人的努力,不仅有教师的“教”,还需要有学生的“学”,是带着责任感、兴趣和挑战自我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不仅需要知道“是什么”,还需要知道这个结论获得的思维过程,以及对结论的分析方法,这是学生的获得感。因此,有了获得感,就有了思政课的亲切性。

  “以往我们在研究思政课的亲和力时,多从客体的教材、主体的教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通过指导和融入实践等方面寻求途径。其实,思政理论本身的亲和力更应该被挖掘。通过学生的经典阅读,回归特定历史场景,讨论揭示思政的理论魅力,从而发现理论本身的亲和力,最终实现真学、真懂、真会和真用。”郭芙蕊表示。

  “动画帧帧流畅、文稿字字珠玑、言语铿锵有力,所有这一切,都是成电学子内心深处对制度自信的体现。”谈起学生的收获,郭芙蕊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学生们在当下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克服困难,认真求学、团队合作的精神,能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的本色,也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成效体现。”郭芙蕊的网名叫“阳光味道”,正如她的“走进经典”尝试,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把“阳光的味道”撒到学生的心里,让马克思主义指引人类进步的光辉,真正做到了入脑入心。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